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19篇
  7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南松林下栽培滇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云南松林下栽培滇黄精的技术。[方法]按照不同林分、坡位、密度设置样方,统计不同种苗类型、林龄类型、坡位类型、密度类型对林下栽培滇黄精生长的影响。[结果]在云南松林下栽培滇黄精,应选择块茎苗进行催芽处理,种植于排水较好的中坡位,郁闭度在0.6左右。[结论]为云南松林下栽培滇黄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干巴菌的分布及其在分布区内的植被类型,查清了干巴菌主要分布于针叶树林中,尤以云南松林内分布最多,但也分布于纯的栗树林中。通过对于巴菌生境中土壤微生物的分析,结果与宏观调查一致:其生长土壤较为贫瘠,是一种菌根菌。  相似文献   
3.
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纵坑切梢小蠹系统研究论文中的综合防治部分。文章根据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划分云南松林分蠹害程度及蠹害木的分级标准,针对林分的危害情况,采取相应的蠹害治理综合措施。蠹害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1.蠹害木清理技术;2.化学农药防治技术:3.生物防治技术;4.小蠹聚集信息素引诱技术等内容。对小蠹提出了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清理蠹害木为主,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应用生物防治手段控制林间种群密度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斌 《云南林业》2004,25(1):13-13
云南松,常绿乔木,是云贵高原主要乡土树种,广泛分布在云南西北部、中部和南部海拔1000~2500m的广阔地带,常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华山松、油杉及栎类植物组成混交林。云南松是我国西南6省区市的重要工业用材树种。它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天然更新容易,能飞籽成林,因而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近年来,在云南松人工林或天然林幼林中,扭曲的低劣植株比例很高,多数是因为种源不良所致。云南松直播造林,省时、省力、省工,但需种量大,不宜管理,成活率低;育苗造林,花费较高,但需种量小,宜于管理,成活率较高,所以工程造林一般…  相似文献   
5.
四川的云南松地径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四川的云南松树干在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地表直径d0.00、0.05m高处直径d0.05、0.1Om高处直径d0.10)与胸径(d1.3)的相关关系,利用其编制了四川云南松地径一元材积表,并对其在四川云南松林区进行盗伐木、滥砍乱伐木材积估计和监测森林资源消耗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四川云南松地径与胸径最佳关系模型为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999217~0.999380,剩余平方和Q=179.3391~226.4480,且d0.10与d1.3相关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6.
采用百度试验法对云南松人工林木材进行了干燥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煮后的木材干燥质量优于非处理木材,截面变形程度轻,且干燥时间缩短,并提出了云南松的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7.
松茸云南松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松茸的菌丝体接种到云南松幼苗根部,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开展松茸云南松菌根化苗木培育技术实验。实验结果:松茸与云南松能形成二叉分支状、棒状体生菌根,在显微镜下观察菌根横切面有明显的菌套和哈蒂氏网结构,肯定了云南松是松茸的共生接种。而且松茸菌丝体具有促进云南松幼苗生长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细叶云南松的苗木生长规律,观察广西国有雅长林场1年生细叶云南松播种苗生长节律,并测量苗高、地径生长量。细叶云南松1年生播种苗出苗期为播种后15~45d,幼苗期为45~75d,速生期为75~135d,生长缓慢期为135~225d,硬化期为225~285d;1年生苗苗高为7.1cm,月增量最大达2.2cm,地径为1.02mm,月增量最大达0.25mm。结果表明:细叶云南松1年生播种苗出苗期持续时间45d,幼苗期持续30d,速生期持续60d,生长缓慢期持续90d,硬化期持续60d,表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生长速生期维持时间较短,而生长后期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广西细叶云南松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6年至2013年近60年间广西森林资源连续调查监测数据,对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资源的数量、质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1956~2013年近60年间,细叶云南松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减少趋势随时间推移愈发明显,面积从1.48万hm~2下降到不足0.3万hm~2,年均递减0.046万hm~2,蓄积量从227.64万m~3下降到28.75万m~3,年均递减3.55万m~3。大径组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所占比例急剧减少。受连年持续干旱及松小蠹虫危害,损失面积由占总面积的8.55%升高到77.89%。次生幼林是现阶段细叶云南松林分的主要组成形式,表明细叶云南松林的数量和质量在总体上结构低质化倾向愈加显著。人为过度干预、森林火灾、虫害及连年干旱是细叶云南松林资源的数量持续减少、林分质量下降、资源濒临枯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市宜良县花园林场为研究区,选择2009年4月23日ALOS PALSAR 1.1等级的数据产品L波段全极化单视复型数据,结合2007年完成的宜良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析HH、HV、VH和VV 4种极化方式下云南松后向散射特征,采用SPS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云南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中,HH极化方式下反射强度值都是最高的,其次是VV极化方式,而HV和VH极化方式下反射值都比较低;云南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具有极显著影响,根据此特性,区分不同龄组的云南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