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土坡地几种退耕植被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与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荒坡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广泛种植刺槐、柠条、苜蓿、杨树、侧柏的土壤中NO3--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60cm土层中上述不同植被土壤NO3--N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荒坡地(P<0.05);人工林地土壤NO3--N含量大于荒坡地,豆科植被大于其他植被;从整个土壤剖面看,这几种植被在0~20cm表层土壤中NO3--N含量均高于其底下各土层,以苜蓿最高,达到6.12mg.kg-1,柠条次之,为5.8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20~60cm柠条、苜蓿和刺槐土壤中NO3--N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并于60cm以后趋于稳定,杨树、侧柏与荒坡地NO3--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变化不大;各植被在140cm以下土层中均存在NO3--N富集现象;不同坡位的NO3--N均呈现坡顶>坡中>坡底的趋势,阴坡土壤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P<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日光温室土壤养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2005连续2 a对陕西省杨凌区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物活性进行观测,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6 a与2~7 a的大棚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均比同区位农田有所增加,而土壤pH值下降明显;土壤硝酸盐含量随棚龄的增加而增加;且硝态氮沿土壤剖面(尤其是种植2 a以上的大棚)垂直方向有向下迁移的趋势。蔬菜大棚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少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使用年限高的土壤,微生物总含量一般较高,细菌和真菌的含量随棚龄的增加有所增加;放线菌在0~40cm处的总含量比露地要高,而在棚龄大的棚中(7 a)的值并不是很高;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均大于露地,脲酶含量在3 a棚龄大棚中的含量达到高峰然后随棚龄增加减少。过氧化氢酶在2004年随棚龄逐渐增大,而在2005年则相反,碱性磷酸酶含量随着棚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黄土退耕坡地工程治理与林草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黄土退耕坡地植被快速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性特点,结合坡地不同的工程治理措施,研究提出了以草为主,草、树间作的治理模式,解决了退耕坡地当年裸露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指出对于15°~20°的坡地,以大台田+艹律草+经济林治理模式最好,当年植被盖度可达47.2%,4年后可达75.9%,土壤侵蚀量较对照下降34.30%;对于20°~25°坡地,以隔坡梯田+艹律草+乔木生态林的治理模式最好,当年植被盖度可达33.9%,4年后达49.4%,土壤侵蚀量比对照下降67.04%;对于25°以上坡地宜采用大鱼鳞坑+冰草+灌木组合治理模式,当年植被盖度可达28.7%,4年后达36.3%,土壤侵蚀量比对照下降68.17%。三种模式均能有效地减轻雨滴对疏松表土的溅蚀,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和植被覆盖度,利于形成林草和谐共生的稳定群落。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种质资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进乔木树种105个,分属于15科25属,进行筛选、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坡地生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适宜沟底生长的山杨、胡杨、乌柳,经济树种梅杏、红枣、桃等8科12属90余个优良树种。并研究了其立地条件及水、肥需求规律,提出了不同树种立地范围。结果表明:刺槐耗水量较大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油松、侧柏耗水量较少适于旱坡地种植;杏宜种植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坡或半阴坡;梨阴坡、阳坡均可;枣应植于阳坡等。  相似文献   
5.
以荒坡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广泛种植刺槐、柠条、苜蓿、杨树、侧柏的土壤中NO3--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60cm土层中上述不同植被土壤NO3--N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荒坡地(P〈0.05);人工林地土壤NO3--N含量大于荒坡地,豆科植被大于其他植被;从整个土壤剖面看,这几种植被在0~20cm表层土壤中NO3--N含量均高于其底下各土层,以苜蓿最高,达到6.12mg.kg-1,柠条次之,为5.8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20~60cm柠条、苜蓿和刺槐土壤中NO3--N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并于60cm以后趋于稳定,杨树、侧柏与荒坡地NO3--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变化不大;各植被在140cm以下土层中均存在NO3--N富集现象;不同坡位的NO3--N均呈现坡顶〉坡中〉坡底的趋势,阴坡土壤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P〈0.05)。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及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黄土高原大棚蔬菜不同施肥水平及采收期试验,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蔬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素水平较低情况下,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蔬菜产量随之提高,当黄瓜施用量达300kg·hm-2、芹菜施用量达400kg·hm-2时,其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6.7%和37.5%,而菜体中硝态氮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但当施用量超过500kg·hm-2及600kg·hm-2时,会使黄瓜、芹菜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导致蔬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迅速增高,使蔬菜达到高污染水平.施肥后随时间的推移,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逐渐降低,在中等施肥条件下30d后可达到食用水平.黄土高原土壤氮素淋溶强烈,在氮肥施用后15d,50cm左右土层中硝态氮累积量最多形成峰值,且随时间的推移其峰值有逐渐向下移动的趋势.本实验证实:适量氮肥有利于蔬菜生长,还可有效减少氮素污染,在黄土高原大棚蔬菜生产中氮肥最佳用量为400~500kg·hm-2,同时应严格控制采收时间,在蔬菜采食前30d内不能施用氮肥.  相似文献   
7.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田处理侧坎水分散失严重,距田坎愈近其散失强度愈高;在坡地种植强根系、高耗水的人工林会加剧土壤干层的发育,影响林分自然更新能力。结果表明,隔坡梯田是该区坡地最佳治理模式,其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顺序为: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4年后,隔坡梯田分别与其他处理中同一种植模式比较,其牧草产量、树冠投影面积、植被覆盖度分别比大台田处理提高5.5%、29.4%、4.1%,比大鱼鳞坑处理提高22.6%、24.3%、5.4%,比对照提高出38.4%、50.5%和20.8%,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