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毛壳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落生长速率与产果量明显呈正相关,即同一种菌菌落生长越好,则子囊果产量越高。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部分毛壳菌耐热,在40~45℃仍生长良好。形态上近似种的适生温度范围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参照其适生温度范围进行种的鉴定。毛壳菌在酵母膏培养基(YPA)、玉米粉培养基(CMA)、燕麦片培养基(O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综合培养基(PDA)、麦芽糖浸膏培养基(MEA)、水洋菜培养基(TWA)上的生长情况表明,其在生长阶段需要丰富的营养,且大多数种无明显的营养选择性。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nested-PCR技术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nested-PCR扩增得到约1.2kb的特异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1136bp);小麦蓝矮病植原体(WBD)与16Sr组中的各亚组代表植原体亲缘关系均达到96%以上,其中与三叶草变叶病植原体(CPh株系)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9.7%,归为翠菊植原体(CandidatusPhytoplasmaasteris)16Sr-C亚组,该结果与以前报道的利用16SrDNA的分组结果一致,从亚组水平上进一步确定了小麦蓝矮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研究现状,论述了该属的分类特征,分析了当前毛壳菌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条斑型玉米圆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首次明确陕西省发生的玉米条斑型叶斑病是玉米圆斑病的一种症状类型,由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3号生理小种引起。供试品种豫玉22、农大108、农大3138、东单7号、沈单10号、沈单16号、户单4号、新陕资1号、高农1号和陕单9号都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不显著。此菌在PDA、PSA、OMA、CMA、WA和Czapek上均可生长,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温度为5~35℃,最适菌落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低于5℃高于40℃萌发率极低,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孢子在pH 3~11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为5。在自来水中分生孢子可以萌发,蔗糖和葡萄糖溶液可以明显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5.
6.
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确定引起中国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学鉴定、rDNA ITS区序列分析、rDNA ITS区特异引物CaInt2/ITS4扩增。【结果】自陕西、河南11个地点采集192份样本,经鉴定引起陕、豫两省苹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2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和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 J.H. Simmonds)。两种病原菌的区别主要在于分生孢子形态、菌落颜色、对引物CaInt2的特异性等。【结论】首次证实了中国苹果炭疽病可由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引起。两种病原菌在陕、豫两省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小麦蓝矮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小麦上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植原体16S rDNA通用引物对小麦蓝矮病患病植株全DNA进行nest-PCR扩增,获得1.2 kb的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从分子水平证明了小麦蓝矮病的病原是植原体。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16S rDNA系统演化树,系统演化关系分析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应该归属于翠菊植原体(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小麦蓝矮病植原体与三叶草变叶病植原体(CPh)关系密切,被聚类为同一亚组(16Sr I-C),但是它们在寄主范围和传播介体等生物学性状方面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8.
 Wheat blue dwarf(WBD) is a disease caused by phytoplasma and only reported from China. A fragment about 1.3 kb in protein translocation gene, secY was amplified by PCR from the total DNA of di-seased wheat sample with primer pair secYF/secYR, which was designed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 of known 16SrI group members. Nucleotide acid sequence analysis of amplified fragment indicated that the length was 1 240 bp.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secY gene sequences was constructed and showed that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was clustered into the Candidatus Phytoplasma asteris, subgroup 16SrI-C. Wheat blue dwarf phytoplasma showed high homology with clover phyllody phytoplasma strains based on sequence compariso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9.
苹果煤污病与蝇粪病病原菌分离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苹果煤污病和蝇粪病的病原菌生长在果实的表面,由于分离过程中易于受到其它真菌和细菌的污染使得按常规方法分离相当困难。本研究使用直接挑取菌体分离技术进行了尝试,分离成功率高。为了保证每个样品至少长出2~3个纯菌落,每次分离应该有15个重复。通过菌落的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的一致性可以判断长出的菌落是否是目标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苹果种质抗褐斑病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生产上使用的苹果主要种质资源、品种的抗褐斑病性进行鉴定和评价,以期了解中国苹果种质资源的抗褐斑病特点。通过离体叶片室内接种试验结合田间品种圃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对85个苹果品种进行系统抗褐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的所有品种都能感染褐斑病菌,没有发现免疫品种,且感病品种占供试品种的62.4%;其中,高抗品种包括延光、延风、珊夏、倭锦、早捷、东光、欢喜7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2%;中抗品种包括金光、金冠、嘎啦、昌红、燕山红、华红、晨阳等25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9.4%;中感品种包括富士、粉红女士、长富1号、华美等36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2.4%;高感品种有红玉、安娜、贵富、美国8号、金世纪等17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0%。一些种植面积大、品质好的品种如富士属于感病品种,因此在褐斑病的防治中,除选用一定量的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外,还需要适时进行化学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