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何金梅  付双喜  陈添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30-19434
[目的]研究2005年5月30日甘肃中部一次超级单体风暴三维结构及回波特征量。[方法]利用兰州CINRAD/CC多普勒雷达监测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发生在甘肃中部一次罕见的超级单体风暴三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青藏高原东北侧出现超级单体风暴的三维结构及其回波特征指标,以寻找这次出现罕见大冰雹的原因。[结果]这次大范围强风暴是在蒙古冷涡、低空急流、地面冷锋共同作用下造成的。主体回波发展成熟时期,在反射率因子图上,低层风暴左前方呈现明显的倒"V"字型结构,右后侧呈现典型的钩状、"人"字型回波特征;低层有界弱回波区(穹隆)与高层强回波悬垂体相对应;强反射率因子区超过60 dBz;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一个弱中气旋。VIL的跃增特性可作为判断冰雹增长开始的指标之一,几乎所有VIL密度≥4.00 g/m3的风暴对于判断降大冰雹(直径≥20 mm)的可能性比VIL具有更明显的指示意义。[结论]该研究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和人工防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能量通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西麦田微气象观测站和试验区其它地区36个自动气象站、91个常规气象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用地表能量平衡算法(SEBAL)推导中国西北区东部4~8月的日平均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密度和波文比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按土地覆盖类型的不同分别统计沿黄灌区、冬春小麦雨养农田、草地、森林和沼泽草甸等不同地表的能量通量特征。结果显示:作物不同生育期,自南向北由湿润的常绿林区经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直到干旱的荒漠地带,地表能量输送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4%~21%,两者基本相符,该方法在算法上解决了用卫星资料反演地气温差的难点问题,提高了感热通量区域分布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祁连山区周围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低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低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云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平均气温升高1℃的情况下,祁连山区年平均低云量减少1%—6%,其中祁连山东南部减少最多达22%,而柴达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增加10%—40%。低云量对气温响应较好的区域秋、冬季是柴达木盆地,春季是祁连山区,夏季是河西走廊地区。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总云量变化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地区34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总云量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云量偏少(多)与气温偏高(低)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春、夏季云量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显著,秋、冬季不显著;祁连山云量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纬向环流和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暖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增大,向北扩展,中纬度纬向环流增强,促使副热带高空锋区北移,冷暖空气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一次强冰雹暴雨天气过程闪电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不稳定大气在地形的抬升下,形成了一次冰雹暴雨天气过程,根据闪电定位网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认为:闪电的密度、频次和极性与对流云团的发展密切相关,闪电密度中心和冰雹、暴雨以及洪水地面灾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尤其与洪水区存在必然联系;较大的闪电频次出现在冰雹、暴雨发展和产生时段,闪电和液态水时空演变说明,该过程出现了多个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分层显示说明,对流单体初始回波在6.19~7.19 km出现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展,闪电密集区出现在回波大于10 dbz移动方向的左侧,并提前于回波中心,中尺度气旋区和逆风区闪电较多.  相似文献   
6.
李宝梓  陈添宇  陈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4-18359
基于NOAA-16/AVHRR的资料结合定西和兰州的地面反射率观测资料,推算中国西北区东部地表特征参数和植被指数的最佳方案,用2001~2003年4~8月作物生长季5个地表特征的图像,按不同的土地覆盖类型分析地面反射率、表面温度、地气温差、植被指数(NDVI)、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DVI和MSAVI两者在不同的土地类型之间变化差别明显,尤其是在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和青藏高原交界处的变化差别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用常规气象资料及牧草资料,按海拔高度的分布,分别分析了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天然草场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与天然牧草产量间的关系,用牧草关键生育期的气温和降水发海拔高度分区建立产量预报模式,由计算机输出牧草单产分布预报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