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黑豆皮为研究材料,分析鉴定黑豆皮中所含花青素的成分及组成,并对纯化所得黑豆皮花青素(Black soybean coats anthocyanins,BSCA)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表明,BSCA的主要成分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占总样品含量的比例为64%,其含量为10.02 mg/g;所含其他成分分别是飞燕草素葡萄糖苷(D3G)占6.7%,矮牵牛素葡萄糖苷(Pt3G)占3.4%,矢车菊素占20.5%。体外化学方法检测结果表明,BSCA具有较强的DPPH与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法研究表明,随着BSCA作用浓度的增加,Hep G2细胞内的荧光值降低,其抗氧化性增强,并且BSCA可不同程度的促进SOD,CAT,GSH-Px,GSH指标的升高和MDA含量的减少。MTT检测结果发现,BSCA对3种癌细胞都具有潜在的抗增殖作用,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可见黑豆皮花青素(BSCA)可作为抗氧化保健产品,对人体起到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共表达苦荞过敏蛋白的两个亚基,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包涵体复性研究和免疫学活性分析;[方法]用已构建的表达质pET-28a-TBa和pET-32m-TBb,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利用双抗生素筛选法,获得稳定遗传的双质粒转化子,经IPTG诱导,两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在共表达产物复性过程中,两个亚基互为分子伴侣,相互促进了蛋白质的重新正确折叠;[结果]表迭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得到了提高;[结论]由此获得了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建立了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外源基因和包涵体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苦荞种子为材料,经热变性、硫酸铵盐析后制成苦荞胰蛋白酶抑制剂(TBTI)粗品,然后用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的不同洗脱体系对其进行纯化。结果发现:亲和层析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为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2 kDa~15 kDa。  相似文献   
4.
藜麦营养成分分析及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3种山西静乐黑色(Black quinoa,BQ)、红色(Red quinoa,RQ)、白色(White quinoa,WQ)藜麦种子为材料,系统研究藜麦基本营养成分、黄酮含量,并探讨藜麦黄酮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藜麦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可以满足人体基本需求,其中,赖氨酸和组氨酸含量较高,3种藜麦种子中水分、灰分、淀粉、脂肪含量差异不大,蛋白质和黄酮含量随着颜色的加深而增加;藜麦中的黄酮化合物主要为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15.06~35.25,15.56~20.46 mg/100 g。抗氧化检测结果表明,藜麦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清除能力高于Vc,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力略低于Vc,而且深色种子有更高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抑菌试验表明,藜麦黄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最为敏感。研究可为藜麦黄酮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地方特色植物资源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扩增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Buckwheat trypsin inhibitor,BTI)基因,并对其表达特性和氨基酸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氨基酸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以荞麦cDNA为模板,扩增BTI基因并进行序列及其表达谱分析。【结果】克隆得到了BTI基因。它的cDNA全长为459bp,含有一个216bp的完整阅读框,编码72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序列与已报道的荞麦种子提取的BWI-1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6%,与笕属植物ATI、亚麻属植物Luti、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PPI-I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65%、59%、48%。RT-PCR分析表明,BTI基因可在不同的组织中进行表达,但经伤害处理后的叶片中其表达量略高于生长各阶段。这可能与逆境情况(如外界损伤)下的应答等生理过程有关。【结论】荞麦BTI基因的获得,可为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镉处理对乌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0  
采用室内培养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镉处理对乌麦及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状况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镉处理对乌麦及小麦的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对幼苗苗长具有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对幼苗根长具有极显著的抑制效应。幼苗的生长状况比种子萌发更能体现镉毒性的大小,尤其根长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指示植物受重金属毒性影响的指标。(2)镉处理对乌麦及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具有激活效应,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对过氧化氢酶(CAT)存在胁迫初期的激活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存在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三种抗氧化酶均可被激活以抵抗镉的胁迫,但过氧化物酶(POD)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因TBa和TBb分别编码苦荞过敏蛋白的两个亚基,构建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质粒pET-28a-TBa和pET-32m-TBb,利用双抗生素筛选法,获得稳定遗传的双质粒转化子,经IPTG诱导,两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在共表达产物复性过程中,两个亚基互为分子伴侣,相互促进了蛋白质的重新正确折叠,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得到了提高。由此获得了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建立了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外源基因和包涵体复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铅胁迫对乌麦及普通小麦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下乌麦及普通小麦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铅胁迫对乌麦及普通小麦幼苗的POD具有激活效应,且随着铅浓度的增加激活效应逐渐增强;对CAT存在胁迫初期的激活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铅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对SOD存在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及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且随着铅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逐渐增强。②三种抗氧化酶均可被激活以抵抗铅胁迫,但过氧化物酶起关键作用。③与普通小麦相比,乌麦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更为显著,其抵抗铅胁迫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生化分析与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克服教学过程中课时有限、仪器有限等实际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为主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共享学校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荞麦同工酶多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已收集到的200份样品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甜荞和苦荞各10份,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中的4种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0个样品中,甜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现3条强活性谱带,苦荞仅有1条强活性谱带。酯酶(EST)在不同样品中表现出较大差异,存在快电泳变异型、慢电泳变异型和缺失电泳型3种类型。苹果酸脱氧酶(MDH)和谷氨酸脱氧酶(GDH)种内、种间存在较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