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四川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并合理指导施肥,2013年和2014年采集冕宁县后山乡、回龙镇、哈哈乡和回坪乡4个新植烟区耕层(0~20 cm)土壤样品186个,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冕宁县新植烟区土壤平均p H 6.26,总体处于适宜范围;土壤有机质、有效磷、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总体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仍有15.15%的土壤有机质缺乏,24.74%的土壤有效磷不足,约有15.00%的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偏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属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有68.50%的土壤碱解氮缺乏,土壤速效钾属于缺乏和极缺乏分别占36.01%和54.28%。烟叶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各乡镇土壤养分含量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累积与迁移的影响。【方法】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鲜猪粪)、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8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钙质紫色水稻土磷素平衡、累积和去向状况,以及不同施肥方式对耕层(0—2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演变规律及土壤剖面(0—100 cm)全磷、有效磷迁移特征。【结果】钙质紫色水稻土33年不施用磷肥(CK和N)作物籽粒和秸秆磷素携出总量为613.12 kg·hm-2,种苗、根茬、雨水及灌溉水带入土壤总磷量为106.61 kg·hm-2,长期不施用磷肥土壤磷素表现出亏缺状况,年亏缺量为15.35 kg·hm-2,且土壤磷含量随种植年限延续而下降,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011 g·kg-1、有效磷含量年均减少量为0.029 mg·kg-1;33年单施无机磷肥(NP和NPK)土壤磷素投入总量为1 880.03 kg·hm-2、作物携出磷量为1 275.40 kg·hm-2,有机肥处理(M和MN)土壤投入磷量为2 532.68 kg·hm-2、携出磷量为757.50 kg·hm-2;有机无机磷肥配施(MNP和MNPK)土壤投入和携出磷量分别为4 305.11和1 436.64 kg·hm-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素投入量都明显高于作物携出量,导致单施无机磷肥、单施有机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处理土壤磷素年盈余量分别为18.32、53.79和86.92 kg·hm-2,年未知去向磷量分别为4.99、34.96和59.39 kg·hm-2,土壤全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0.015、0.0018和0.018 g·kg-1,有效磷含量年增加量分别为1.13、0.032和1.17 mg·kg-1。长期不施用磷肥钙质紫色水稻土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则相反;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土壤剖面都呈现出上下层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施用无机磷肥土壤磷素可迁移至60—80 cm土层,施用有机磷肥或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土壤磷素可迁移至100 cm以下;随着磷肥施用年限持续,土壤磷素迁移深度和迁移量将会更大,有机肥的施用促使磷素向土壤下层迁移。【结论】连续数年施用磷肥后,土壤磷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应考虑减少磷肥用量,减少因有机肥过量施用导致的磷素快速积累和淋失。  相似文献   
3.
烤烟新品种云烟97专用肥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有机专用肥对新品种云烟97烟叶产质量和综合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有效增强烟株生长势,提高烟叶产量,增加烤烟综合效益.其中ZY+SL处理较CK表现最好,产量每公顷增加356.32 kg,增产率达到21.99%;产值每公顷增加4799.89元,增值率达24.66%,表明广元烟区ZY+SL配合施用对云烟97的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苹果树体氮含量与氮累积量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对树体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含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26日至4月30日,树体和树冠的生物量变化较小,4月30日以后迅速增加;3月26日至7月30日,根系生物量几乎没有变化,7月30日以后快速增加。果树新生器官(果实、叶片和新梢)中氮含量均表现为物候期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成龄器官(枝、干、根系)中氮含量呈"V"字变化。3月26日到4月30日,器官建造时树体氮累积量逐渐增加;4月30日到7月30日,树体氮累积量稳定变化;7月30日至1月15日,树体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年周期内不同时期各器官中氮累积量差异较大,树冠氮累积量始终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6.
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氮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生物量与氮素分布的规律。【方法】以9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对象,对休眠期不同器官及其皮层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氮含量与氮累积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休眠期苹果树体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树体的生物量的77.17%和22.83%;树体皮层和木质部生物量分别占单株树体生物量的21.29%和77.96%;根系生物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71.18%的根分布在0~40 cm土层中。树体各器官皮层的氮含量均高于其木质部;枝及其皮层和木质部氮含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细根的氮含量大于粗根。休眠期苹果树体69.85%的氮累积在地上部,且主要贮藏在3~8年枝的木质部,而根系的氮素主要贮藏于0~20 cm的粗根木质部;根系氮累积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层中,粗根氮累积量明显高于细根。【结论】苹果树休眠期氮素在树体内的储存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根系,木质部大于皮层。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体磷素动态规律与施肥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对果树体生物量和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磷含量和累积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果树磷素吸收、转运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3月26日至9月21日,树体生物量呈直线增加,果实采收后,生长缓慢,7月30日后,根系快速生长,植株、地上部及根系中磷累积迅速增加;枝、干和根系皮层内磷含量与累积7月30日最低,休眠期最高,皮层磷含量枝>干>根系;而木质部磷含量与累积4月30日达最低,木质部磷含量根系>枝>干;一年内,果树吸磷总量为28.72 kg/hm2,果实和叶片共带走磷素7.94 kg/hm2,7月30日至9月21日,吸收磷素18.32 kg/hm2,占吸收总量的63.8%,9月21日至1月15日,吸收磷素10.40 kg/hm2,占36.2%;苹果树(苹果产量48 t/hm2)年推荐施纯磷47.86 kg/hm2,果实收获后秋季基施磷17.33 kg/hm2,果实膨大期前追施磷30.53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西南地区冷泥田的水稻生长不良可归因于多种障碍因子,包括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本文针对冷泥田影响水稻生长的土壤化学障碍因子,研究了不同肥料或改良剂对冷泥田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这类土壤的培肥、改良利用和水稻高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技术。【方法】试验地点选在四川省东南地区冷泥田集中的泸县,试验历时2年。试验设无肥对照(CK)、全量化肥(NPK)、NPK+泥炭(NPK+Pe)、NPK+商品有机肥(NPK+COF)、NPK+鸡粪(NPK+CM)、NPK+硅肥(NPK+Si)、NPK+石灰(NPK+L)、NPK+硅钙肥(NPK+Si Ca),NPK+锌肥(NPK+Zn)9个处理。在水稻收获前采集代表性植株样,调查水稻农艺性状,分析水稻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量;水稻收获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p 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以及亚铁和亚锰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NPK+L和NPK+Si Ca处理可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子,稻谷产量比NPK处理显著提高15.40%和10.64%;而其他处理的增产效果则均不显著。NPK+L和NPK+Si Ca处理的土壤p H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物质(含Fe2+和Mn2+)含量显著降低;NPK+L和NPK+Si Ca处理可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质。同时,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均缺乏,而NPK+L和NPK+Si Ca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有效钙和有效硅,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贡献。有机肥对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与石灰和硅钙肥相反,特别是鸡粪。施用锌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水稻收获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残留量与施肥量和水稻吸收携出量密切相关。【结论】对长期淹水地势低洼的酸性冷泥田来说,石灰和硅钙肥是比较理想的土壤改良剂,能同时起到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而有机肥,特别是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有机物料,则不宜在冷泥田中施用或大量施用。  相似文献   
9.
移栽叶龄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15)N-肥料去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叶龄移栽对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其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移栽叶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降低,籽粒与秸秆氮肥吸收量、肥料利用率及其残留量也降低,而氮素损失增加。水稻所吸收的氮素约2/3来源于土壤氮,1/3来源于当季肥料施的氮。肥料利用率为20.8%~25.7%,氮肥残留率为17.9%~32.2%,有42.1%~61.3%的肥料损失。无论哪种叶龄移栽条件下,肥料主要残留在0~20cm土层中。研究表明水稻早栽能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降低氮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控释氮肥对一季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氮肥在土壤中极易损失(氨挥发、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的特点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缓/控释肥料使用简便、高效,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优良肥料新品种。【方法】为验证高分子包膜尿素在四川一季中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为四川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于2009-2010年在位于成都平原上的彭州市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9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N_0(CK)、N_(75)(RU)底、N_(75)(CRU)底、N_(112.5)(RU)底、N_(112.5)(CRU)底、N_(150)(RU)底、N_(150)(CRU)底、N_(150)(40%RU底+60%RU追)、N_(150)(40%RU+60%CRU)底。【结果】无论是普通尿素还是控释尿素,水稻产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相比,在等氮量情况下控释尿素增产稻谷3.61%~11.36%,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氮肥农学效率增加24.97%~54.02%;普通尿素底肥+追肥的效果优于普通尿素一次施肥,40%普通尿素和60%控释尿素作底肥一次施用的效果优于其他所有普通尿素处理。【结论】成都平原一季中稻区的控释尿素最适用量为110~120 kg N/hm~2。试验证明高分子包膜控释尿素是一种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可在四川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