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林业   9篇
  6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西北干旱区独特的地理特征赋予其宝贵的生态系统服务.以阿勒泰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山盆系统”理论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析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固碳释氧4种典型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研究区的生态保育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极重要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5.21%,主要位于植被覆盖度高的山地带.因此,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尽快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在山地带进行大规模开发活动,同时保护好过渡带的传递服务与生态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 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样带(NECT)森林区域中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用地统计学与分形方法对中国东北样带中16个主要树种(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山杨、蒙古栎、色木槭和白桦的斑块大小在372 km左右,红松、黄檗、枫桦、椴、胡桃楸、榆、水曲柳、花曲柳、黑桦、云杉、臭松和落叶松的斑块都在10 km以下。通过克里格方法得到各树种在样带中的分布区域,黑桦、山杨、椴、蒙古栎分布于整个研究区,大多数树种分布在120°E~131°E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得到树种的耐旱能力等级。耐旱能力中等的黄檗、胡桃楸、花曲柳、榆和水曲柳的分维数最高,它们的空间结构比不耐旱与耐旱的树种复杂。  相似文献   
4.
优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利用研究区统计年鉴数据,运用能值理论、方法,对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和运行效率进行定量评估,评价环境资源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与贡献,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环境资源,尤其是可更新资源的能值投入对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贡献最大。遵循适度规模原则,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土保持,同时发展集水型生态农业,推广现代农牧业是提高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根本出路;(2)畜牧业是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的支柱。发展草基畜牧业,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经济范式,实施"农牧互促"方案,提高农牧业系统耦合度及其整体生产力,是发展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战略方向;(3)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对当地环境资源的依赖程度增加。增强系统同化作用,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降低干旱灾害风险,提高农业生产力,是改善准格尔旗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美纬度气候带相近、生态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将当前美国主栽的31个杂交杨无性系引进中国,并在北京开展引种研究。本文从扦插成活率、物候期和生长速度3个方面对所引无性系的苗期表现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所引无性系均能安全度过北京地区的冬季低温和季节性干旱,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所有无性系的扦插成活率都达到90%以上。不同无性系在物候期和生长速度上存在较大差异。有17个无性系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能,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敬爱的周总理在1961年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植被地理学问题:“非洲、亚洲、美洲,一路看过来,这样的一条带(回归沙漠带)上,有这么多沙漠和将来要过渡到沙漠去的热带干旱草原!唯独西双版纳还保留着这么好的热带雨林,这是为什么?”徐迟:《生命之树常缘》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结皮的发育影响着干旱半干旱区小尺度土壤水文过程。对两种自然降雨条件下(降雨量为8.5 mm和14.8 mm)的3种放牧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地、围栏5 a禁牧区、围栏15 a禁牧区)有、无生物结皮土壤的降雨入渗速率和再分配规律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1)入渗速率禁牧5 a和禁牧15 a样地的有结皮土壤的入渗速率极显著低于无生物结皮土壤。持续放牧样地上,生物结皮发育很差,其对土壤的入渗速率无显著影响。(2)入渗深度自然降雨为8.5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15~20 cm,而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仅能入渗到10~15 cm。自然降雨为14.8 mm的次日在持续放牧区能入渗到30~40 cm,在禁牧5 a和禁牧15 a围栏区能入渗到20~25 cm。在无雨条件下,禁牧15 a围栏区50 cm以下土壤水分状况较禁牧5 a和持续放牧区更差。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结皮的形成降低了水分的入渗速率和自然降雨的下渗深度,使下渗水分减少,渗透深度变浅,由此可见当地高频率(84.6%)的小降雨(〈10mm)事件只能对浅根系的草本有效,这将使得草本植物生长旺盛而深根系半灌木油蒿生长不良,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8.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47-19350,19368
利用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主要气候要素数据和1979~2000年准格尔旗统计数据,采用净初级生产力(NPP)计算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流域陆地植被NPP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1961~2010年皇甫川流域NPP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显著。各乡镇NPP动态变化一致,且年际变化显著。流域NPP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较高、西北部相对较低,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②1979~2000年皇甫川流域各乡镇粮食单产增长趋势明显,且年际波动显著,在有些年份降水量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是决定性的。粮食单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高,东南部居中,西部低。③皇甫川流域NPP和粮食单产的时间相关性较为显著,而空间相关性不明显。这与NPP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而粮食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农业政策和科技投入等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过度放牧导致干旱半干旱区毛乌素沙地草地严重退化。通过禁牧措施排除放牧干扰,使草地自然恢复,作为一种低投入的措施在世界各国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中得到广泛采用。文中对毛乌素沙地三种不同管理类型(持续放牧、围栏5年和围栏16年)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围栏禁牧5年对0~30cm土壤颗粒组成和容重没有显著影响;围栏禁牧16年0~10cm土壤容重显著小于持续放牧区,而极细沙、粉粒和粘粒含量显著高于持续放牧区;围栏5年显著增加了0~5cm土壤有机碳,而0~30cm的全氮均没有显著增加。围栏16年土壤有机碳较放牧区在0~5cm、5~10cm、10~30cm分别显著增加了231%、81%、55%;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同。结果表明,围栏5年对土壤粘粉粒、全氮含量的恢复基本没有效果;围栏16年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粘粉粒含量和有机碳、全氮,但土壤碳、氮水平还是在比较低的水平(有机碳:4.30g.kg-1;全氮:0.74g.kg-1),即长期禁牧可以逐渐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半干旱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或景观单元上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突出的特点是在草原或森林的景观背景上,星散分布着粗放耕作的农田与村落的景观单元.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带优化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可以理解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化研究.本文根据3个不同区域农户生产优化模式的土地需求,结合生态经济功能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原则与控制条件,基于林西县森林草原过渡区的植被类型及"河谷平川-低山丘陵-中山山地"的地貌特征,得出区域尺度土地利用优化分配范式.确定河谷平川区可作为林西县今后发展高效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核心区;低山丘陵生态生产交错区,一部分土地作为生产用地,另一部分作为生态用地,整体发展定位于牧粮综合发展区;中山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用地,部分生产活动要转移到河谷平川区和低山丘陵区等地势平坦并有灌溉条件保证的区域,从而使山地森林与草地得以修养生息,恢复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发展定位于生态保育、林果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