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种子本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益与农村的稳定.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切实维护了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农作物种子经营渠道越来越多,农作物品种层出不穷,农民盲目购种,经营者昧心赚钱,种子管理部门在某些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张兆麟 《中国稻米》2013,(4):125-128
永胜县于2005年引进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四类不同海拔稻区进行试验研究,以探索符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配套技术。至2008年,通过试验示范及推广,四类不同海拔稻区许多品种都获得了高产,出现了历史性的高产突破,海拔1 100 m的涛源创下水稻单产1 287 kg/667 m2的世界高产纪录;海拔14 00 m的期纳创下水稻历史最高单产1 077 kg/667 m2,百亩连片核心样板区平均单产两次超1 000 kg/667 m2。2009-2011年永胜县累计推广该技术2.38万hm2,每667 m2产量平均697.7 kg,比常规栽培增102.1 kg,增17.15%,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层种子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宣布了种子行业计划供给、垄断经营的时代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多种成份并存的种子企业及种子经营者的大量涌现。目前种子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各种子企业委托代销及代销商大规模设立经销点、个体种子商贩、种子销售游击队全部挤到县以下的乡(镇)、村庄,形成种子经营形式多样化,种子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永胜县海拔2 100 m以上的粳稻区,7~8月阴雨天气较多,低温侵袭频繁,水稻作物易造成雄花败育和受精结实不良,水稻品种选育难度较大,特别是抗逆性、抗病性、稳产性、食味性好的品种更难。永胜县农技推广中心水稻组1996年采用西南175选3中选出的水稻品系90-12作母本与合系34作父本进行杂交,子代经多年系统选育,将稳定一致的株系选留取名为03-5,审定后定名为永粳1号,推广应用亩增68.6~92.7 kg,增幅12.6%-15.7%,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红花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用途的了解,制定合理的红花栽培技术研究路线,进而进行红花环境选择研究、品种布局研究、良种繁育研究、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了以当地相适应的秋播红花规范栽培技术(2012年9月28日发布为地方标准化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后,四年累计推广9.12万亩,新增产值18741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红花既是药用作物,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功效,也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其油含较高的亚油酸。为使秋播红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永胜县将红花生产作为脱贫致富产业开发,同时设置栽培密度、施肥等6项试验。通过2年的栽培技术研究,2006年将研究成果全面推广后,最高亩产值  相似文献   
7.
永胜县2004年在涛源进行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2005~2006年扩大到低海拔稻区、中海拔稻区、高海拔稻区进行试验,并获得成细,而且增产效果明显。1育秧方式1.1塑料秧盘育秧:每亩移栽田用种1kg(粳稻2kg)。根据所放秧盘的宽、长度确定厢宽、长度进行开厢,厢面要适当大于秧盘宽、长度。同时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2006]40号文件要求,全国种子系统的改革于2007年6月底以前全部结束,笔者认为在新体制下,种子管理工作要做到三个诚信,理顺三个关系,实施三个提高,创新三个管理,注重三个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红花既是药用植物,其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之功效,也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其油含较高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红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三围立体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麟 《中国稻米》2007,13(6):55-56
根据水稻分蘖规律,在田间采取大等边三角形加小等边三角形的栽培模式,可实现稀中有密,密中有稀,进而增强水稻田间通气性和透光性,提高水稻田间温度,使水稻健壮生长,从而促进水稻低节位分蘖(有效分蘖),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产物,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协调个体与群体发展的库、流、源之间的矛盾,进而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