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8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通过对地面灌溉条件下不同灌溉量和施肥量对棉花蕾铃脱落情况的调查,研究了灌溉量及施肥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脱落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灌溉量及施肥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加重棉花蕾铃脱落,只有适宜的用量才能获得较低的蕾铃脱落率。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建议最优灌溉量为5550m3/hm2,施肥量为氮肥750kg/hm2、磷肥248.67kg/hm2。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设计5个施N水平,来研究棉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硝态氮与棉花产量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为棉田基肥推荐提供依据;土壤硝态氮在0~60cm范围内,土壤硝态氮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明显;通过推荐施肥,新疆阿克苏地区氮肥表观利用率还可提高10-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对培养15,25和35d的新疆紫草培养细胞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紫草素的合成部位在内质网上;色素颗粒通过两种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一是与细胞膜融合,通过细胞壁释放到细胞外,二是通过细胞裂解大量排出细胞外。不产色素细胞的生长和结构变化情况与产色素细胞都相类似,只是未见大量的色素颗粒。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土壤的生产能力上,而生产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土壤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即土壤肥力。国内外对新垦贫瘠土壤的培肥熟化研究已较为全面,取得很多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针对伊犁河流域新垦贫瘠土壤的快速培肥,应以当地农业生产结构为指导,发展农区畜牧业,搞好农区内部农、林、牧之间的结构调整,实行农牧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节能增效,实现粮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草多)的良性循环;推广草田轮作、麦棉轮作和间套作栽培技术,增加黄豆、绿肥等作物茬口,满足作物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即不同而又具有互补的作用,使作物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重视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在采取平衡施肥、作物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兼顾"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达到既能快速培肥土壤,同时又能快速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石灰性土壤上常规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固定严重,磷肥利用率较低。试验为新疆典型灰漠土棉田田间试验,通过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用不同量腐植酸,研究棉花不同生育期距地表不同深度及距棉株不同距离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含量变化、各形态无机磷间动态转化以及施用腐植酸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灰漠土棉田,施用腐植酸能增加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并且随腐植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腐植酸能起到使土壤稳定持续供应土壤速效磷作用;施用腐植酸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的贡献依次主要是Ca2-P、Ca8-P和O-P增加的作用;腐植酸施用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明显的激活土壤固定态磷、增加棉花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骅 《农家致富》2005,(13):51-51
一、清晨忌吸烟 人刚苏醒时新陈代谢还没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吸烟会产生气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闭法对尿素及其二次加工产品—复合肥料、包膜尿素和包膜复合肥料在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尿素二次加工产品的氨挥发损失特征各不相同:尿素、复合肥料、包膜尿素、包膜复合肥的氨挥发分别占总施氮量的9.2%、10.4%、7.6%、9.3%;复合肥料氨挥发损失比尿素高12.9%,而包膜尿素的氨挥发损失较尿素低17.9%。包膜复合肥与尿素相比,二者氨挥发总体上接近,但在施肥后前25 d包膜复合肥降低氨挥发15.6%,降雨后25 d却增加氨挥发20.7%。尿素二次加工产品的氨挥发损失特征需结合其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湿筛和重液悬浮的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18年不同施肥模式下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和1.5 NPKM)增加各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最显著,且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物理保护有机碳、矿物结合有机碳增加速率最高,平均分别达到0.12、0.06、0.08及0.17g/(kg.a);秸秆还田使粗和细自由颗粒有机碳分别以0.05和0.03 g/(kg.a)的速率增加,而撂荒和施化肥维持着各有机碳组分的含量。不同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以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幅最高,不同施肥模式下平均增幅是其它有机碳组分的2.18~.0倍;以矿物结合有机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9%7~7.8%,说明粗自由颗粒有机碳对施肥较敏感,而矿物结合有机碳是灰漠土固存有机碳的主要形式。综上分析,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灰漠土有机碳组分含量和培肥土壤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期定位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碳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管理措施下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探明灰漠土有机碳含量提升及定向培育指标.[方法]依托始于1990年的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试验,分析耕层与剖面土壤有机碳(SOC)的动态演变特征,拟合有机碳SOC (g/kg)与试验持续时间t(a)的线型回归方程,确定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特征值.[结果]耕层(0~ 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施肥年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配施有机肥(1.5NPKM、NPKM)和PK处理达极显著相关;施用有机肥(1.5NPKM、NPKM)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分别是秸秆还田(N PKS)的28.8和15.2倍.除NP处理表现为增碳外,其他施用化肥处理均表现为减碳.NK、NPK、N、PK处理土壤有机碳下降速率依次为0.024、0.027、0.031和0.059 g/(kg·a).灰漠土有机碳投入的平均转化效率为23.6;(线性方程:Ssoc=0.236C-0.306(R2=0.894,P<0.001)),维持新疆灰漠土有机碳的碳投入量为1.3 t/(hm2·a).[结论]与不施肥或长期施用化肥相比,在干旱区灰漠土采用有机无机配施固碳效应显著,其碳投入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或秸秆)仍然是提升或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由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导致的碳投入差异对土壤微生物商的影响.[方法]依托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试验中的5个典型化肥和有机肥料处理,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商(qSMBC)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灰漠土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商(qSMBC)、土壤有机碳(SOC)与碳投入量和小麦籽粒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灰漠土SMBC含量和qSMBC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SMBC和qSMBC均在扬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5~ 106.0 mg/kg、0.41; ~0.61;.各施肥处理全生育期SMBC平均含量为:高量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NPKM)>常量NPK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NPKS)>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其中hNPKM与NPKM处理、CK与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生育期qSMBC的变化趋势为:NPKS> NPKM> CK> hNPKM> NPK.在试验中,尽管化肥配施秸秆(NPKS)的SMBC含量低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NPKM或NPKM),但其提高qSMBC的作用优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NPK),能够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总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SOC、SMBC含量均与碳投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小麦籽粒产量与灰漠土SOC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qSMBC与碳投入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期有机(有机肥、秸秆)无机肥料配施是新疆绿洲灰漠土农田增加土壤有机碳、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长期大量单施化学肥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