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最初,船舶的压载物是固体的,一般使用岩石、沙子或者金属。1850年左右,水代替固体成为控制船舶横倾、纵倾、吃水、稳性或应力的方式。由于水更容易利用,更便于装卸,同时也比固体压载更有效和经济,在19世纪70年代左右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压载技术,也是现代远洋船舶航海安全和高效营运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一个包括鱼池、沉淀池、硝化滤器和大型海藻滤器的循环养殖系统长期运行的水质状况及养殖牙鲆的生长状况。报道了该系统中的牙鲆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情况,建立了牙鲆体重(抽样平均湿重)与生长时间的回归方程:W=4.654 e0.0181 t。同时监测系统中的NH4 -N、NO2--N、NO3--N、PO43--P浓度,其NH4 -N在实验时间内一直保持在0.4 mg/L以下,NO2--N低于0.2 mg/L以下,NO3--N、PO43--P在开始时有一定积累,后来有下降趋势。实验表明,该循环养殖系统可以满足牙鲆工厂化循环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石油烃(船舶燃油(L.D.O.)、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沙轻原油)和船用润滑油(润滑油))溶液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L.D.O.和沙轻原油石油烃的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15、25、50 mg/L,润滑油石油烃浓度分别设置为0、5、10、20、25、50、100 mg/L。结果表明:孔石莼在3种石油烃较低的浓度下均可存活,但当石油烃浓度升高到一定量时(L.D.O.=50 mg/L;沙轻原油=50 mg/L;润滑油=100 mg/L),96 h内全部死亡;在3种石油烃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孔石莼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总体趋势是随着石油烃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呈波浪式,但在润滑油石油烃各浓度溶液中,孔石莼的光合速率则随着油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比对海洋赤潮藻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营养盐对不同赤潮藻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培养的7种赤潮藻δ13 C和δ15 N值,比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藻种之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差别。结果显示,7种赤潮藻δ13 C和δ15 N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海洋原甲藻具有较高的δ13 C值;海洋球石藻δ13 C值相对较小;新月菱形藻、威氏海链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相似的δ13 C值。强壮前沟藻、海洋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δ15 N值要高于其他赤潮藻,威氏海链藻、海洋球石藻、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具有相似的δ15 N值。塔玛亚历山大藻在NP、3N、1/3P和3P组别指数期δ13 C值要低于稳定期,其他6种赤潮藻指数期δ13 C值要高于稳定期。几种赤潮藻δ13 C值与NO3-和PO3-4浓度普遍呈显著正相关;δ15 N值与NO3-浓度普遍呈显著负相关,与PO3-4浓度普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三种大型海藻吸收营养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大型海藻孔石莼(Ulva pertus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和巨角叉菜(Chondrus nipponicus)对氨氮、硝酸态氮和磷酸盐磷的静态吸收动力学。三种海藻对氨氮的吸收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孔石莼、条浒苔和巨角叉菜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4/h(R2=0.992)、0.124/h(R2=0.962)、0.096/h(R2=0.951)。孔石莼和条浒苔对氨氮的吸收分快速、平稳和缓慢吸收3个阶段,而巨角叉菜对氨氮的吸收开始较慢,随后加快,最后缓慢;三种海藻吸收硝酸态氮规律相似,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巨角叉菜对硝酸态氮吸收最好,条浒苔则吸收不理想。三种海藻对硝酸态氮的吸收速率远低于氨氮。孔石莼和巨角叉菜对磷酸盐磷有吸收,孔石莼的吸收速率高于巨角叉菜,条浒苔对磷酸盐磷吸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循环水中总氨氮、亚硝酸态氮和硝酸态氮的含量,了解以塑料环、火山石和牡蛎壳为载体的3种硝化滤器生物膜的熟化情况;调节循环水流量,使硝化滤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5、15、20、30、60min,比较氨氮去除率,得到实验条件下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并在此条件下,投加NH4Cl,使循环养殖水中总氨氮浓度分别为1、3、5mgCL,测定水中总氨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氨氮去除动力学规律,计算硝化滤器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附着于3种载体上生物膜的熟化时间约为25d;塑料环上异养菌和硝化菌数量均为最高,氧化还原反应最活跃,火山石次之,牡蛎壳最低;3种载体硝化滤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min。氨氮负载为1mg/L时,12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分别为3mg/L和5mg/L条件下,24h内氨氮去除为0级反应。氨氮负载越大,氨氮去除速率就越大。在氨氮负载为1、3、5mg/L时,5种载体的氨氮去除效率分别为17.5l~16.39、36.39~33.04、58.96—53.25g/(m^3·d)。  相似文献   
7.
就业价值取向作为毕业生择业的指南和方向标,对毕业生择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连续4年调查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分析了畜牧兽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根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从加强思想引导、加大行业宣传教育、加强多方教育思想统一、做实就业精准帮扶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提升畜牧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提高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肥密组合对寒地半干旱区膜下滴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区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玉米高产措施,以郑单958为材料,选取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试验因素设计5个水平,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实施)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料和密度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因素各单因子对籽粒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变化,影响顺序为施氮密度施钾施磷,且单位水平施入量引起边际产量的减少量为施磷密度施钾施氮;氮肥与磷肥之间的配合对产量的增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要获得≥12231.97 kg·hm~(-2)的产量,氮肥、磷肥、钾肥及种植密度的最优组合取值范围为:氮肥246.24~279.59 kg·hm~(-2),磷肥133.77~151.52 kg·hm~(-2),钾肥82.85~97.16 kg·hm~(-2),种植密度79 676~85 324株·hm~(-2)。  相似文献   
9.
溢油鉴别是确定海上溢油事故污染源的重要的科技手段。采用普通荧光光谱法对16种油品的谱图信息进行提取鉴别。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种类的油品,由于其荧光光谱谱图信息相差较大,使用普通荧光光谱法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开;而对于同一类型油品,由于其组分特征相似,荧光光谱的特征峰数目及其峰谷位置相近,鉴别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将普通荧光光谱法作为溢油鉴别程序中的初选步骤。  相似文献   
10.
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以大庆草原盐碱土为材料,筛选耐盐碱细菌,对筛选纯化后的细菌用 16S rRNA基因序列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能力进行分析;设置 2种处理(CK1:无菌蒸馏水;S1:菌液),对苜蓿种子进行发芽实验,比较不同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苗长和鲜重;同样,设置 2种处理(CK2:无菌蒸馏水;S2:菌液),采用蛭石浇灌营养液的培养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的 NaHCO 3胁迫苜蓿生长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共分离获得 43株菌,其中,一株编号为 38的菌株(S38),基于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发现,该菌为动性球菌( Planococcus)属的菌株,具有固氮和产 ACC脱氨酶的能力;S1相比 CK1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种子的萌发率、苗长和鲜重;S2相比 CK2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 32%和 50%,Chla、Chlb和 Chla+Chlb含量分别增加了1.33、1.15和 1.28倍,而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有所降低,同时也影响了 K +吸收和分布。由此可见,S38对苜蓿种子有促生的作用,可影响 NaCO 3胁迫下苜蓿幼苗生长形态、根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等,降低苜蓿对盐的吸收,从而促进幼苗生长。综上,S38在缓解 NaHCO 3对植物的伤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