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林业   34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特征、种间关系及分布格局的分析 ,结果表明 :浅山区金露梅群落相对重要值为 10 4 .2 8% ,频度为 92 .0 0 % ,为主要优势种 ;群落内种间关系关联性不强 ,分布状况受环境条件影响而独立地分享环境资源 ,种群间相互影响小 ;经各种群分布格局的检验 ,祁连山浅山区大多数种群呈聚集分布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红  刘建泉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98-300,303
概述了近代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研究成果、流域构成特点和河西地区环境状况,分析了河西内陆河流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节水农业和水权制度改革、城镇化建设、植被保护、生态用水管理、环境污染的治理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天然生长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隆畅河自然保护站的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带内果皮及去内果皮种子的形态、萌发过程及成苗生长状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扁桃带内果皮种子长1.344~1.389 cm,宽0.872~0.922 cm,厚0.711~0.740 cm,种子单粒重0.364~0.419 g,千粒重364~419 g;蒙古扁桃去内果皮种子长0.953 cm,宽0.530~0.539 cm,厚0.383~0.395 cm,单粒重0.087~0.097 g,千粒重87~97 g。单粒种子的内果皮平均重量为0.282±0.008 g。种子的单粒重与长度、宽度、厚度的相关极为显著;种子重量与其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的关系可分别用直线、幂函数曲线和多项式曲线方程来描述。不同温度温水浸泡处理的蒙古扁桃带内果皮及去内果皮种子的发芽过程分别适合用对数和多项式曲线方程来描述,其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发芽数量大致都呈单峰曲线状态;内果皮对蒙古扁桃种子的萌发有机械抑制作用。蒙古扁桃种子成苗(平均苗龄20天和14天)后苗木高度小于根长,但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含水率则小于地下部分。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云杉群落中用GPS定位设置样地16个、样方256个,研究甘肃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林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的格局类型不尽相同,草类—青海云杉林逼近泊松分布,苔藓—青海云杉林有逼近泊松分布的趋势,混交林和其他类型为集群分布;不同类型优势种群的集群强度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777~2 800 m为显著均匀分布,2 830~3 050 m为显著集群分布;草类—青海云杉林中优势种群在2 660~2 680 m为均匀分布,3 050~3 110 m为显著集群分布;混交林中青海云杉种群随海拔升高,集群强度增大,始终为显著集群分布;灌木—青海云杉林在低海拔(2 730 m)为均匀分布,在高海拔(2 880 m)为集群分布。青海云杉群落的进展演替过程依次为:青海云杉混交林、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马先蒿—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保护区青海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中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呈倒"J"型,存在明显的径阶缺陷,但种群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向随机分布发展;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状态,并且聚集度依赖于种群密度;人为和自然干扰以及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共同造成了种群的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6.
马鹿(Cervus elaphus)属偶蹄目鹿科的的草食性的反刍哺乳动物,食性广,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有较强的避敌等自身防卫能力;可塑性强.特别是马鹿耐粗饲、耐粗牧、抗病性强,与其它家畜的生态位重叠少等特点,倍受畜牧界的关注,养鹿业也将成为本世纪畜牧业发展的热点,其产品具有很高的药用、肉用价值和保健等作用,市场前景广阔.鹿场的规划是马鹿人工养殖的基础,科学合理地规划能够节省开支,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管理鹿群,充分发挥鹿群的生产性能;能够合理地安排职工生活和生产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实现以人为本的经营和管理理念,促进鹿场管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8.
9.
河西地区盐碱地造林树种选择及改土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个树种的耐盐性、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分析,确定了河西地区盐碱地适生树种有:沙枣、红柳、白刺、枸杞和铃铛刺等;并分析了造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盐量和各种盐离子的变化,阐述了造林对盐碱地的改良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沙拐枣群落特征与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沙拐枣群落的组成成分及种的多样性、群落的外貌特征、垂直结构、分布格局和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的演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为2.5197、均匀度为0.8004,个体密度为8.89株/100m ̄2,群落盖度约1%;沙拐枣种群王泊松分布,天然更新能力强,呈入侵状态;群落演替表现为初期种的多样性较高而向顶极方向趋于减少;并根据群落密度提出了治沙栽植密度为74-111株/亩和封沙育草中对沙拐枣群落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