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常规培养温度(22—26℃)下,枯萎菌在 PDA 平面上的绝对生长速度是黄萎菌的3—5倍;在培养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枯萎菌在 PDA 培养基上关于温度(10—18℃)的直线生长速度是黄萎菌的4倍左右。在同一PDA 平面上生长的枯、黄萎菌之间不表现桔抗作用,枯萎菌可以形成自己的大型分生孢子。黄萎菌亦可形成微菌核。选择性培养基有调节枯、黄萎菌绝对生长速度的比值,促进它们形成各自的特征性菌落的作用。因此,有可能在同一选择性培养基平面上同时鉴别它们。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株鉴别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棉花枯、黄萎病菌在同一选择性培养基平面上能各自形成特征性菌落的特性,提出用水洋菜培养基(使用前每升培养基加入100毫克链霉素)和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KNO_3 2克,KH_2PO_4 1克,MgSO_4·7H_2O0.5克,FeCl_3微量,L-山梨糖16克,蛋白胨5克,洋菜16克,蒸馏水1000毫升)上培养两次的再培养法鉴别棉花枯、黄萎混生病株。供检病株经表面消毒,于水洋菜培养基上培养(24~26℃)5~7天,待病组织长出白色菌丝体后,移入灭菌试管,加无菌水10~15毫升摇荡。吸取该液0.2毫升均匀地涂抹到 L-山梨糖+蛋白胨培养基上,再培养5~7天。枯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近圆形的白色小菌落,表面致密呈绒状,具有不匀而呈浅波状的边沿,气生菌丝白色茂盛,可纠集成束,似羊毛状。黄萎病株的分离物形成大量黑色小菌落,呈瘤状或斑点状突起,表面皱缩,具大量微菌核,气生菌丝极其稀疏,上面可见轮状着生的分生孢子梗。混生病株的分离物则产生大量分别具有上述特征的白色枯萎菌落和黑色黄萎菌落。  相似文献   
3.
以猕猴桃溃疡病菌为试菌,采用液体共培养法和含菌抑菌圈法,研究了链霉菌SYL12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链霉菌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盆栽防效。结果表明:链霉菌SY-L12在培养24h后其发酵液原液对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94.0%,在28℃、150r·min~(-1)培养8~9d条件下最利于活性物质的生产,发酵产物对猕猴桃溃疡病的盆栽防效为85.4%,优于氢氧化铜对照药剂。表明链霉菌SY-L12能够有效抑制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作为生物农药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关于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株的鉴别,前人曾作过一些探索,但方法均不尽完善。通常采用常规分离镜检的方法鉴别混生病株。在实践中此方法费时、费力,结果也未必准确。即使初步鉴别出混生病株,也难将混生在一起的枯、黄萎菌分别移植出来进行纯化,作精确的鉴定。六十年代初提出的双重染色鉴别法,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在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种子和土壤中分离鉴别枯、黄萎菌的研究中,说明利用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猕猴桃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为猕猴桃上的桑盾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密度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主要分布于当年生枝条;但在发生低密度果园,桑盾蚧雌介壳虫在当年生、一年生和二年生枝条上差异不显著。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果树阴阳面枝条上的数量差异不显著。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单株。[结论]桑盾蚧雌介壳虫在猕猴桃果园聚集分布,但其在果树的阴阳面枝条上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