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环境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我国的草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草地面积和产草量正在逐年减少,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还引发了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多种环境问题.目前迫切需要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的优良生态草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来改善草地退化现状,积极应对环境变化.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广泛分布在我国盐碱化草甸上,其产量高,品质好,根系发达,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内生真菌侵染后野大麦的抗性和适应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除放牧、刈割、青贮、加工草粉或调制干草外,在低湿地建立栽培草地或改良盐渍化土壤等方面颇有前途.本研究从野大麦优良特性、利用价值以及内生真菌对宿主野大麦生长、抗性和竞争力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了野大麦–内生真菌作为生态草种的潜力,以期为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为明确甘肃酒泉地区甘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特征,于2014年7月和9月,采集甘草根际土壤,利用淘洗-过筛-蔗糖离心法分离线虫,根据线虫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甘草根际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植物寄生线虫1目4科5属,非植物寄生线虫4目7科16属。真滑刃属(Aphelenchus)和中杆属(Mesorhabditis)为甘草根际土壤线虫的优势属。与7月份相比,9月份甘草根际土壤线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减少,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降低,且丰富度指数(SR)降幅显著,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7月份,月份间PPI/MI差异显著,表明外界环境及人类活动对甘草土壤线虫功能类群影响较大;瓦斯乐斯卡指标(WI)为6.55,且7月份显著大于9月份,表明酒泉地区土壤健康指数较高,土壤健康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对定西市渭源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流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7个主栽品种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源县晚疫病8月初开始发生,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其病情指数与平均温、湿度综合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青薯9号和庄薯3号单产分别为1 467.40、1 371.06kg/667m2,出苗率分别为91.90%、96.70%,病薯率分别为5.95%、5.16%,晚疫病情指数分别为44.56和33.92,表明主栽品种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北盐碱地区栽培土壤资源有限问题,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相关酶特性的影响,旨在探讨与揭示醉马草对盐碱土壤环境的适应机制,为西北盐碱地区的耐盐草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为模拟西北地区复杂的盐碱环境,本研究将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O4:NaHCO3:Na2CO3=9:1:1:9),并设置50、100、150、200 mmol·L-14个盐浓度梯度对带菌(E+)和不带菌(E-)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进行胁迫,分析盐胁迫下醉马草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及幼苗生长阶段的苗长、胚根长度、根冠比、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line)含量.并通过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盐胁迫下的醉马草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盐碱胁迫均使醉马草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及平均发芽时间延长,且随盐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P<0.05);盐碱胁迫亦随盐浓度的增加使醉马草胚根长度、根冠比显著降低.除C、E处理外,其余混合盐碱胁迫下的醉马草幼苗生理指标(POD、SOD、MDA、proline)均随盐浓度的上升而下降.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混合盐碱胁迫下的醉马草耐盐性大小顺序为A>D>B>C>E.综上可知,盐碱胁迫显著抑制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P<0.05),其中碱性盐(NaHCO3、Na2CO3),尤以Na2CO3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活力指数、胚根长度、POD、SOD、proline为评价醉马草耐盐性的主要指标.E+醉马草耐盐性优于E-,内生真菌可有效提高醉马草渗透调节和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醉马草耐盐性.  相似文献   
6.
高原鼢鼠的采食造丘活动影响草地植被群落组成和结构,造成草地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土丘和植被斑块。本研究以冬季牧场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干扰下的植被性状为研究对象,探索植被群落组成结构对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干扰的功能性响应。结果表明:植被高度随着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群落盖度和禾草丰富度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物种丰富度及杂类草丰富度随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单峰曲线格局。地下总生物量随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杂类草生物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而禾草类生物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适宜密度的鼢鼠干扰有利于物种丰富度的提高,而低密度和高密度的鼢鼠干扰有利于草地中禾草生物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束梗褐腐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 将病原菌鉴定为细基束梗霉[Doratomyces stemonitis (Pers. ex Fr.) F.J. Morton & G. Smith]。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为6, 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 但以蔗糖最好, 氮源以甘氨酸最适, 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分生孢子在5~40 ℃范围内均能萌发, 最适25 ℃, 最适pH为7, 分生孢子萌发需液态水, 湿度低于99%几乎不萌发, 马铃薯汁液和葡萄糖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马铃薯束梗褐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岷县马铃薯窖藏干腐病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岷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窖藏干腐病的病原形态学鉴定,明确了其主要病原有7种,分别是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茄腐镰孢菌(F.solani)、三线镰孢菌(F.tricinctum)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及3个待定种Fusarium spp.,其中茄腐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为主要病原,分离频率分别为41.67%和28.57%,且尖孢镰孢菌和木贼镰孢菌引起马铃薯干腐病属甘肃省首次报道。在窖藏期间使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浓度为1.25~2.50g·L~(-1)喷施,防效为71.01%~81.84%,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B2浓度为100g·L~(-1)喷施,防效为79.71%,该研究结果为岷县马铃薯干腐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 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甘肃省黄芪霜霉病的发病规律、防治药剂、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防治经济阈值,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的发病进程以及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等进行了研究,采用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霜霉病病情指数与黄芪产量损失率的最佳拟合模型,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芪霜霉病在5月份显症,8月初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一直延续到收获。黄芪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晚间平均相对湿度和病情基数的增加而增加,病情指数增长率随着白天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增加。4种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对数函数(y=33.81lnx-97.15)是拟合霜霉病病情指数(x)与黄芪产量损失率(y)的最好模型;选用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WG 800倍液进行霜霉病的防治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分别为5.65%和17.73。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2.5%抑快净WG 1500倍液、60%百泰WG 1000倍液是防治黄芪霜霉病良好的药剂;72%霜脲氰·锰锌WP 400倍液、75%百菌清WP 350倍液以及65%代森锌WP 200倍液对黄芪霜霉病亦有较好的防效,可选择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