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9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生姜上的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化学防治易污染环境且常规化学药剂很难在土壤中起到持续控病的作用,生物防治是其理想的防治方法。为开发对生姜青枯病有效的生防措施,对从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的一株生防细菌YB-3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效果进行了研究,以丰富生防菌株资源库。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细菌,对效果最好的拮抗菌株做盆栽试验,测定其对生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对筛选得到的优良菌株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在平皿上对青枯菌的抑菌率为50.67%,盆栽试验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为60.86%;经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YB-3鉴定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B-3是一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姜青枯病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广西红壤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特点,本研究通过 18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对来自广西红壤蔗区 33 个样地的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的 AM 真菌种属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 土壤理化性质对 AM 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类红壤类土壤中,赤红壤的根外菌丝量、根内菌丝和 丛枝平均侵染率最高,分别为 13.59%、24.18%、1.29%;砖红壤的泡囊平均侵染率最高,为 19.17%。所构建的 AM 真 菌克隆文库中共发现了 24 个 OTU,分别属于 AM 真菌的 7 科 12 属 24 种,其中球囊霉科含 5 属 10 种,多样孢囊霉科 含 1 属 2 种、无梗囊霉科含 1 属 1 种、巨孢囊霉科含 2 属 2 种,近明囊霉科含 1 属 5 种,原囊霉科和类球囊霉科各含 1 属 2 种;3 类土壤的优势科和优势属分别为球囊霉科和根生囊霉属。红壤的 AM 真菌物种丰富度和香浓维纳指数最高, 砖红壤最低。3 类土壤的理化因子与 AM 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无显著相关。3 类土壤的根内菌丝侵染率与 pH 值均呈正 相关,与有机质、总氮及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甘蔗根系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技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l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l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技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但宜州市和北海市土壤中真菌数量〉放线菌;崇左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相当。  相似文献   
5.
研究盆栽条件下,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种类对生姜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其在生姜根内的定殖情况。采用生姜组培苗,于幼苗期分别接种12株AMF进行生姜农艺性状比较试验,在温室盆栽接种后每隔30 d对生姜根系进行取样分析,比较菌根侵染率、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的大小,以观察不同AMF菌株对生姜苗的侵染动态。结果表明,所有接种AMF组的生姜植株,其生长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合不同菌株在根系的侵染率,筛选出生姜AMF优势种类为: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隐形球囊霉(Paraglomus occltum)、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说明苗期接种这4个优势菌种,能够促进生姜生长,是适宜生姜生长的优良AMF菌株。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稻草和地膜覆盖罗汉果园后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和空气温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罗汉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明,稻草覆盖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变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果品产量和品质。在高温季节,稻草覆盖能使0~20cm土层土壤温度降低0.3~5.7℃,棚内空气温度降低1.2℃,提高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值得在罗汉果园中运用的栽培措施;在地膜覆盖条件下,7月份棚下空气温度为34.2℃,7月、8月地表土壤温度分别达到35.2℃和34.3℃,超过罗汉果生长的温度适应范围.地膜覆盖不适于在高温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7.
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冰  严磊  李振东  SAEED R  陈廷速  甘磊 《土壤》2019,51(4):786-794
岩溶区特殊的岩性地质条件,使土壤优先流现象广泛发生。以广西岩溶区内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和图像解析方法,分别对传统耕作(CT)和粉垄耕作(SRT)方式下的田间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的发生及其空间发展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传统耕作甘蔗地优先流运动分化程度相对较高,多呈指状形式,且平均湿润锋下渗深度为43.19 cm,显著大于粉垄耕作(P0.05),而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以横向运动形式为主,表现为团块状湿润锋形式;②粉垄耕作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生时间显著滞后于传统耕作(P0.05),是其1.67倍;③随土壤深度的增加,两种耕作方式下的甘蔗地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总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粉垄耕作甘蔗地优先流比(70.72%)和长度指数(527.12%)均显著小于传统耕作甘蔗地(P0.05),且在土壤空间中对应的染色形态变异系数(1.19)是传统耕作的1.38倍,优先流发育程度显著低于传统耕作甘蔗地。粉垄耕作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田间土壤优先流现象,改善了田间土层中的水肥状况。  相似文献   
8.
广西东南沿海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广西东南沿海甘蔗种植区北海和钦州两地甘蔗根际土壤中从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甘蔗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蔗区甘蔗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AM真菌孢子,根据形态结构鉴定孢子种属.[结果]分离出6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球囊霉属两个类型,无梗囊霉属3个类型,盾巨孢囊霉属1个类型.[结论]供试蔗区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A.sp1在两地蔗区出现数量最多,为共有种,两地蔗区特有种:钦州为未定种A.sp2,北海为S.gregaria.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随机引物和斑茅5S rRNA间隔序列(ITS)引物对斑茅与甘蔗的杂种F1、F2代进行了分子鉴定,获得了与含有斑茅血缘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3个及5S rRNA间隔序列标记1个;其中,5S rRNA间隔序列标记可用于斑茅杂种后代碱法DNA模板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能有效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柑橘是菌根依赖型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没有严格的专一性,但有选择性,因此有必要筛选出不同砧木适宜的菌株。以柑橘砧木资阳香橙( Citrus Junos Sieb. exTanaka)和枳壳( Poncirus trifoliate L.Raf)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砧木接种不同 AM真菌后测定其生长性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求其隶属函数值并累加计算综合分数并排名,筛选出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的优势菌株。研究表明,接种不同 AM真菌对不同砧木的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促生和抑制两个效应。根据综合评价系数,香橙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 G.r( Glomus reticulatum)、R.c( Rhizophagus clarus)和R.i( 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分别为 0.71、0.66和 0.63;枳壳中隶属函数平均值较高的菌株为 R.c(Rhizophagus clarus)、G.v( Glomus versiforme)和D.t( Diversispora tortuosa),分别为0.77、0.76和0.68。综上所述,供试的 9种 AM真菌中促进香橙和枳壳生长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为 G.r( Glomus reticulatum)和R.c( Rhi-zophagus clarus)。因此,筛选获得资阳香橙和枳壳的优势 AM真菌菌株,为下一步的柑橘菌根种苗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