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黔东南太子参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黔东南州太子参病虫害发生特点,指出了太子参病虫害加重的成因,提出了"合理轮作、选用健状种块、采用抗病耐病植侏留种或种子种植、建立无病毒采种田、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贵州黔东南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子参生产是贵州省黔东南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对当前黔东南太子参产业生产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太子参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长期连作,品种提纯复壮滞后,产业发展与栽培技术研究、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脱节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布局、合理轮作,加强基地的基础实施建设,培肥地力和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服务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地方特色稻种香禾的筛选及区域试验,总结出黔禾1号、苟岑告、苟扬当3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香味浓等特点,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东南自治州地方特色稻种香禾区域试验研究表明,黔禾1号、苟岑告、苟扬当3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香味浓等特点,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是支撑当地苗族、侗族人民生存的文化,它体现了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有机统一.禾能适应冷、阴、烂、锈等恶劣环境的稻田.摘禾、禾晾和禾仓的收储方式独具特色.禾改粘、粘还禾反映了当地群众对禾的依赖.黔东南苗侗民族是禾(糯)文化的传承者.当今世界糯稻栽培圈已逐步减少,而黔东南却以禾的形式把这些糯稻完整保存下来,它在中国稻作文化中独具特色,是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香禾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黔东南州特有水稻类型--香禾产业的发展,对产区环境、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生物菌肥对贵州黔东南连作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在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和黄平县一碗水乡选点进行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利用微生物菌肥对土壤进行调节,了解微生物菌肥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连作地太子参的产量影响。[结果]因素的主次影响顺序皆为CBA,即菌肥的使用方法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比较大,较所用菌肥的种类和施用量都更明显。[结论]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对贵州黔东南连作太子参产量的影响,为太子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苟当3号是从贵州省从江县谷坪乡帮土村收集的地方禾糯品种,经单株提纯定向系谱选育而成,于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3013号)。该品种属贵州省黔东南州特有"禾"类品种,全生育期160.4 d,比对照农虎禾迟熟30.8 d。株高151.8 cm,每667 m2有效穗数8.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89.3粒,结实率88.8%,千粒重27.3 g。适宜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及广西三江接壤的禾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黑斑病已成为生产中主要病害,其田间的发病与太子参生长有较密接的关系。通过调查黔东南州太子参黑斑病发生情况,结合3种药剂恩益碧(NEB-26)、重茬一号、彤娇微生物菌剂对太子参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恩益碧拌种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左群  李琳琪  郑桂云  金义兰  杨华  李佳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5-8145,8222
[目的]研究微生物茵肥对贵州黔东南连作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在黔东南州施秉县牛大场镇和黄平县一碗水乡选点进行太子参规范化种植;利用微生物茵肥对土壤进行调节,了解微生物茵肥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方式对连作地太子参的产量影响。[结果]因素的主次影响顺序皆为C〉B〉A,即茵肥的使用方法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比较大,较所用茵肥的种类和施用量都更明显。[结论]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茵肥对贵州黔东南连作太子参产量的影响,为太子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