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安庆市组织水稻跨区机插秧作业效果,分析了水稻机插秧作业市场、作业效益及农民购机的投资回收期,并提出了开展水稻机插秧跨区作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安庆市水稻种植面积达38.67万hm~2以上,在农业收入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部提出用5~10年时间解决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问题。这是加快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海区中采捕的青蛤含沙率极高,通常需要经过吐沙净化才能食用。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定量化口感测试为评价方法,研究温度、盐度、流速和投喂对青蛤吐沙净化效果的影响。温度设14、18、22、26、30℃共5个梯度;盐度设15、20、25、30共4个梯度;流速设10、20、40、80、160、320 L/h共6个梯度;设投喂和不投喂2个处理;试验开始后的第4、8、12、16 h进行取样。试验结果显示,青蛤在前4 h吐沙净化效率最高,在温度22℃、盐度30、流速40 L/h和不投喂条件下,吐沙4 h后口感测试得分便可达到9分以上。在低温和低盐条件下,青蛤吐沙净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提高流速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投喂小球藻组和不投喂小球藻组的吐沙净化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净化成本和饵料对青蛤食用口感影响的不确定性两方面考虑,青蛤吐沙净化时建议不投喂。  相似文献   
4.
浅议工厂化养殖中的节能减排措施(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发达国家,工厂化养鱼被认为是水产领域的一种先进模式。工厂化养鱼设施、技术日趋普及化、智能化和产业化。能代表工厂化养殖发展方向的,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养殖工艺和设施的改进,包括养殖设备、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养殖设施向节约型、环保型的改进;另一方面是养殖品种的改良,包括养殖品种数量的增多和养殖品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在1979年我们分别用了几种药液浸制了不同果树品种的果实标本。其中宜昌橙、玫瑰香李虽近六年之久,但果实固有的形状、色泽一点未变。方法:果实选择要有代表性,无病虫、  相似文献   
6.
以海蜇新生螅状幼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3种高温(室内恒温、夏季常温、夏季高温)、3种饵料投喂频率(无饵料投喂、每7 d投喂1次、每2 d投喂1次)及其交互作用对海蜇螅状幼体的死亡率、个体生长和足囊繁殖的影响,试验持续45 d。试验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饵料投喂频率显著影响海蜇螅状幼体的死亡率(P<0.05);而高温、饵料投喂频率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海蜇螅状幼体的相对生长率(P<0.05);各高温组中螅状幼体生成的足囊数均随饵料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多;足囊萌发率最多出现在夏季常温-每7 d投喂1次组,平均为34.34%;饵料投喂频率对海蜇螅状幼体生成足囊数及足囊萌发率影响显著(P<0.05),高温及两者交互作用对海蜇螅状幼体生成足囊数及足囊萌发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尽管高温条件下海蜇螅状幼体死亡率高,但存活的螅状幼体足囊繁殖速度快,足囊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可能是螅状幼体应对高温死亡率增加的一种繁殖策略。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海蜇育苗技术和准确预报苗种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添加微生态制剂及投饲模式对幼刺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12~18℃,将体质量(3.37±0.15)g的仿刺参幼参饲养在容水50 L的塑料槽中,研究添加微生态制剂的饲料及不同日投喂量对幼刺参生长及养殖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以3d日投喂量相同(1∶1∶1)及3d日投喂量不同(5∶3∶2)的投饲方式,微生态制剂饲料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加入4.5ml有益复合微生物菌群与芽孢杆菌混合液,并于30℃水浴中预处理12 h以上而制成.60 d的试验结果表明,以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氨氮、亚硝酸氮、化学需氧量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刺参质量增加率、日质量增加和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1∶1∶1方式和基础饲料组(P<0.05);以5∶3∶2方式投喂微生态制剂饲料组的饲料表观消化率、耗氧率和排氨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根据自己的优势,选准经济建设的突破口,着力培育、壮大以大蒜、大姜、圆葱“三辣”蔬菜为重点的主导产业,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强镇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 L、350 L和900 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104,500×104cell/mL,测定其中溶氧和pH值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在光照度4 000 lx以上时,湛江等鞭金藻光合作用强,表现为反应器中藻液溶氧较高,日最高溶氧分别可达17.91 mg/L、15.84 mg/L和12.7 mg/L。所测定的藻液日pH值均在7.00~9.16变化。  相似文献   
10.
孙建明 《水产科学》2003,22(1):42-44
工厂化养鱼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它集生物、机械、工程、材料、机电、自动化、信息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一体,实现对养殖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温、水质以及投饵、消毒、杀菌、污水处理等的半人工或自动控制,并实现优化。目前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到2001年全国养鱼面积已达130万m2以上,形成了一项新兴产业。与此同时,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项目规模的确定、工程设计优化、施工质量监督、工期和投资控制等。有些项目工程质量好,工期短,但工程投资大;而有些项目虽然投资较少,但工艺技术落后,设备不配套,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