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完全免费   4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贫血重组抗原间接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应用重组抗原,成功建立了检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确定了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5μg/mL,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100,其作用时间为60min,酶标抗体最适作用时间为60min,S/P≥0.24为阳性,≤0.19为阴性,介于二者之间为可疑的判定标准.该抗原不与鸡其他疾病的10种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0%,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小于15%,具有良很好的重复性;该方法可检出人工接毒后20d的血清抗体,直到试验结束110 d时,仍能检出鸡血清阳性率为81%与全病毒包被抗原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92%以上,与进口诊断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7%.本研究为现地免疫鸡群抗体检测和进行CIA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的致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成功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通过SPF鸡胚的快速培育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传代致弱,揭示了vvIBDV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细胞毒在第7代以前,VP2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100%;细胞毒第8代,有个别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但没有影响氨基酸序列;细胞毒第9代是变化复杂的过渡代;10代毒VP2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7%;以后的细胞适应毒至20代。其VP2基因序列不再改变。致病性实验表明原代毒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为64%。细胞毒第5代的致死率为60%,而20代毒对鸡无致病性。在鸡体内连续传代6代不返强。  相似文献
3.
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J-亚群禽自血病的暴发流行在国内时有报道,在本研究中,自吉林某患病鸡群分离出一株病毒,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出长度为545bp的J-亚群禽自血病病毒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将病毒经SPF鸡胚成纤维细胞增殖,获取其前病毒DNA,依据原型毒株RPRS-103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经PCR扩增得到包括gp85、gp37、E-element基因在内的近1.8kb的DNA片段,将其连到pMD18-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JM109,培养后提取质粒分别用Hind Ⅲ,BamHI进行单酶切和双酶切鉴定,得到了阳性重组质粒pMD18-T-JL2/env,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基因,其中亚型特异性片段gp85和标准对照毒株HPRS-103的同源率为94%,所编码氨基酸的同源率为87%。  相似文献
4.
用蛋白酶K法分离提取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强毒株Gx及其致弱株Gt的病毒核酸dsRNA,应用随机引物将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用长距离一步法扩增出全长基因B节段,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了测序,并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Gx株B节段全长为2 827bp,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的同源性为88.2%,与强毒参考株Harbin-1株的同源性达96.3%;克隆的Gt株B节段全长为2827bp,与弱毒参考株P2的同源性达99.5%.而Gx株与Gt株B节段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只有89.8%;vvIBDV-Gx、IBDV-Gt株B节段全长的获得将为进一步构建感染性分子克隆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对其非结构蛋白VP5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vvIBDV Gx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序列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胞毒在第8代以前,VP5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欧洲标准超强毒氨基酸同源性达98%以上;细胞毒第9代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10代毒VP5基因与欧洲标准弱毒Cu-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9%;细胞适应毒传至20代,其VP5基因序列不再改变.从而说明,vvIBDV Gx株VP5基因在致弱过程中存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J亚群禽白血病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分离纯化了具有反应活性的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gp85表达蛋白,并以其为抗原,开展了相关反应条件、特异性、重复性、敏感性、现地应用以及国外试剂盒符合率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建立了J亚群禽白血病ELISA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部分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调查我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流行情况,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采集法氏囊病料,分离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20株,运用RT-PCR方法对分离株的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研究表明,20株分离毒株中有19株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与我国IBDV超强毒Gx株的核苷酸同源率在96.7%~99.4%,推导氨基酸同源率在98.2%~100% 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所有分离毒株具有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9  
为了解自2009年年初以来国内一些地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及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我们从湖北、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广东、宁夏、安徽8个省区39个鸡场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178份,用ALV-A、ALV-B和ALV-J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省的35个鸡场的124份病料中检出了ALV-J(69.7%);25份病料中检出了ALV-A(13.9%);7份病料中检出了ALV-B(3.9%).14个分离毒株env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84.3%~99%;与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8.2%;与其它J亚群env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3%~97.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个ALV-J分离株分别分属于不同的分支.其中,LJL09DH02分离株与其它分离株及参考毒株的的亲缘关系最远,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7.3%.另外4个分离株的env基因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于93%,其余9株与HPRS-103的同源性较高(96.6%以上).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ALV的感染主要以J亚群为主,ALV-A和B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IBDV的结构蛋白VP3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PRO^EX-HTa中,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VP3/PA,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表明,插入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SDS—PAGE检测表明,经重组质粒VP3/PA转化、诱导的受体菌E.coli DH5 α能表达结构蛋白VP3基因,约33 Ku,表达量达到了茵体总蛋白的33.9%,经Western blot等检测表明,诱导表达的抗原蛋白能与vvIB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为IBDV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gp85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在分离鉴定J亚群禽白血病JL-2株的基础上,利用PCR方法扩增出包括gp85基因在内的长度为960bp的DNA片段.将其连到PGEX-6p-1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gp85,对质粒进行序列分析并在IPTG的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54 Ku)在BL21中得到有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1.8%.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可与ALV-J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p85蛋白的功能及研制ALV-J 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