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生物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应用于生物科技的很多领域。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生产应用,为畜牧业高效、持续、稳定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犬干扰素α1与胸腺肽α1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IFNα1和THYα1的分子结构特征设计了1个连接肽,根据氨基酸序列和大肠杆菌密码子的偏爱性,采用PCR方法合成了三者融合基因,将该基因克隆至pGEX4T-2载体中,构建了pGEX4T-2-IFNα1-THYα1原核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DE3)受体菌中,37℃培养至D600为0.6~1.0时,IPTG(1.0 mmol/L)诱导培养4 h,经SDS-PEGA和Western-blot鉴定,目的蛋白获得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4.
同位素内标、GC-MS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建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方法.饲料用三氯乙酸和乙酸铅溶液提取,再经PCX固相萃取柱净化、BSTFA衍生化,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并以同位素内标定量.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出限为50μg/kg,三聚氰胺的测定在125~5 00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饲料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0%、95.6%、94.9%,平均变异系数为2.8%、3.3%、3.7%.通过与外标法比较,该方法定量准确可靠,更加适合用作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雉鸡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雉属,学名为Piasianus colchicus,又称环颈雉,俗称山鸡、野鸡。我国古代就有养殖雉鸡的记载,但是真正大规模开始研究、养殖雉鸡是于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首先开始的,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雉鸡在野生状态下分为30个亚种,其中在我国境内分布的有19个亚种,约占雉鸡亚种总数的三分之二,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除了西藏和海南以外,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6.
7.
为了给河鸭属野鸭的系统地位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依据,试验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得到4只绿头鸭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4只绿头鸭Cytb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碱基A、G、T、C含量分别为26.86%、13.91%、24.23%、35.00%,A+T含量约大于G+C含量.结合GenBank中已公布的河鸭属野鸭Cytb基因序列,基于邻接法(N-J法)和最小进化法(ME法)构建河鸭属野鸭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2种河鸭可分为3个进化枝,绿头鸭与斑嘴鸭、棕颈鸭、针尾鸭、绿翅鸭属同一进化枝. 相似文献
8.
10.
本文旨在探讨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DL-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冬毛生长期蓝狐生长性能、氮平衡和毛皮质量的影响,并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的最适添加量.对照组饲粮蛋白质水平为27%(P27),低蛋白质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9%(P19),选择健康的生长后期雄性蓝狐120只(17周龄左右),随机分成10组,每组12只.本试验采用3×3双因子交叉试验设计,有3个赖氨酸水平(0.3%、0.5%、0.7%)和3个含硫氨基酸水平(0.4%、0.6%、0.8%),试验组编号分别为P27、L1M1、L1M2、L1M3、L2M1、L2M2、L2M3、L3M1、L3M2和L3M3,饲养试验试验期为61 d(2007-10-12~2007-12-12).结果表明,如果考虑蓝狐平均日增重、日氮沉积、氮沉积率,0.6%的蛋氨酸水平最佳;如果考虑日氮沉积和毛皮质量,0.3%和0.5%的赖氨酸水平最佳;如果考虑氮的表观消化率、日粪氮排出量,0.3%的赖氨酸水平最佳;各处理蓝狐的毛皮质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L1M2 (0.3% Lys×0.6% Met)组蓝狐生产性能最佳;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不影响冬毛期蓝狐的生产性能;应用低蛋白质饲粮降低了排泄物中氮的含量,减轻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