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完全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244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H5N2与H5N1禽流感油乳灭活疫苗免疫鹅群对H5N1流行株攻毒的保护效力及母源抗体对免疫效力的干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H5N2和H5N12种类型禽流感油乳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鹅群,观察比较了二者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攻毒保护效力。结果表明,在同等剂量免疫条件下,从发病率、死亡率和泄殖腔排毒规律3项指标综合评价来看,H5N1灭活苗水禽免疫组对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株攻毒的保护效率较H5N2灭活苗理想,且水禽禽流感母源抗体对灭活苗免疫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为了评价表达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282E4-SF,rFPV Lp-SF)的遗传稳定性,将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连续培养20代。通过蓝斑来鉴定重组鸡痘病毒纯度,结果所有蚀斑100%变蓝。通过对第0、10和20代F基因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所有碱基和氨基酸序列均和原始转移载体序列完全一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随后又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证实rFPV282E4-FS和rFPV LP-FS各个代次F基因的特异表达。所有结果均显示了上述重组鸡痘病毒:艮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满足兽医生物制品的遗传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66
从江苏、广东、河南、新疆、四川、北京、黑龙江等18个省、市、自治区临 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禽1051羽采集病料,分离培养和鉴定出595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测定,除144株未能定型、11株自凝外,共出44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 50个血清型,但以O18、O78、O2、O88、O11、O26、O4、为、O1276、O131等10个血清型为主,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0个血清型,但以血O18、O78 相似文献
4.
新城疫病毒的进化及其新型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城疫病毒(NDV)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其强毒已进化出现了九个基因型。近年来,ND疫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免疫鸡群中ND强毒感染仍然常见。常用疫苗株LaSota对不同基因型的ND强毒流行株虽能产生完全的临床保护,但并不能防止流行株在免疫鸡中的感染复制和排出。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当疫苗株与流行株的基因型一致时,其不仅能提供理想的临床保护,而且能显著降低免疫鸡的强毒感染率和排毒量,在临床上可有效控制免疫鸡群中非典型ND的发生。当前我国NDV的优势流行株属基因VII型,因此该型ND疫苗在控制我国ND的流行中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SPF鸡人工感染禽源大肠杆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体液免疫应答和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PF鸡经不同顺序、不同时间间隔人工感染MPAIV和E.coli 173株(04)后,对试验鸡的病死率和针对大肠杆菌不同抗原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混合感染组试验鸡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独接种组,且以先接种MPAIV再接种E.coli组死亡率最高;各混合感染组试验鸡针对E.coli OMPs和LPS的抗体水平低于单独感染E.coli组,其中又以先接种MPAIV再接种E.coli组为最低,提示MPAIV和E.coli间存在协同致病作用,这种协同机理可能与因MPAIV的感染导致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并进而促进了E.coli在体内的定居与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磺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33株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58%~94%的受试菌株对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羧苄青霉素敏感;61%~88%的受试茵株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耐药.33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性,2耐及以上占85%,3耐及以上占66%,4耐及以上仅占27%.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磺胺类耐药基因sull、sul2和Ⅰ类整合子,所选的18个对磺胺及磺胺增效剂均耐药.分离株中94.4%(17/18)的菌株携带sull基因,没有sul2基因,同时94.4%(17/18)的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分别为0.7 kb和1.6 kb.研究表明这些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谱较窄,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传染病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疫苗免疫来保护易感群体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菌减毒活疫苗减少了疫苗的副反应,同时还考虑到接种疫苗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能有效侵入和持续刺激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重组减毒细菌具有能够在体内稳定表达保护性抗原的能力,将一段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中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一般抗原表达水平较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应答,而使用高拷贝数的质粒载体后,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水平将远远超过载体维持的需要,增加了重组疫苗中的能量消耗,过度表达的基因产物进一步致弱了疫苗。同时宿主-载体的重组应使外源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最大化,细菌载体抗原产生的完全免疫应答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抗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鸡伤寒沙门氏菌LPS抗原包被于渗滤盒检测区(T区),针对沙门氏菌O9抗原单克隆抗体3-47-0包被在质控区(C区),用胶体金标记鸡伤寒沙门氏菌LPS抗原,建立了一种抗原夹心法快速检测鸡白痢、鸡伤寒沙门氏菌抗体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DIGFA比玻板凝集试验(PAT)灵敏度高,人工感染鸡试验表明在感染后第7d即可从32只鸡中的7只检测到抗体,在时间上早于PAT。722份现场血清样品的检疫结果表明,DIGFA的阳性检出率稍高于PAT,阳性样品抗体几何平均滴度DIGFA大于PAT法(P〈0.05)。DIGFA的结果得到细菌分离试验的验证。这些结果表明DIGFA快速、灵敏、准确,为鸡伤寒和鸡白痢的检疫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疾病防控是保障我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疫病已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各种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严重困扰我国的养禽业,成为制约养禽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分析了我国疾病问题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家禽疾病防控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Class Ⅰ新城疫病毒NP因分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2002~2007年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分离株NP基因的分子特征,以及其在新城疫病毒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并进行了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DV NP基因的分子特征.根据NP基因序列的遗传发生分析表明,Class Ⅰ NDV 2型毒株与DE/R49-99和美国株亲缘关系较近,而3型毒株与其他Class Ⅰ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具有地区特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表明,NP蛋白N端1~400氨基酸比较保守,而C端序列(特别是氨基酸残基400~480)高度变异.ClaSs Ⅰ病毒2型毒株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3型毒株独立于其他Class Ⅰ毒株,具有独特性,这两种毒株的来源不同;不同基因型NP蛋白之间比较保守,但是P蛋白的C端发生了多个氨基酸的变异,对其功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