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肌醇对大规格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肌醇水平分别为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800 mg·kg–1和1 600 mg·kg–1饲料的6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养殖初始体质量(74.36±5.32)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12周,通过测定生长、鱼体成分以及血清指标来综合评价饲料肌醇水平对罗非鱼的影响,以期获得大规格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肌醇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肌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增重率、采食量和饲料系数(P0.05);对增重率与饲料肌醇水平作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其需要量为847 mg·kg–1饲料;罗非鱼全鱼、肌肉和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均随饲料肌醇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肌醇对罗非鱼肌肉、肝脏粗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当肌醇水平为800 mg·kg–1和1 600 mg·kg–1饲料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肌醇含量的升高,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血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大规格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肌醇的需要量为847 mg·kg–1饲料,且饲料中添加肌醇有利于降低组织脂肪蓄积,并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作为饲料添加剂,探究其对低温胁迫下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的影响。将0.1%、0.2%、0.4%的高山红景天水煎剂粗提干粉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对照组),用4种实验饲料投喂吉富罗非鱼54 d,然后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于30、25、20、15和10℃时分别取样。结果显示:水温为10℃时,添加组的成活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组血清中的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氧化氮浓度和肝脏中的丙二醛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添加水平越高,效果越明显。以上结果说明,饲料中添加0.1%的高山红景天粗提干粉即能对提高罗非鱼的抗低温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添加0.2%和0.4%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夏世森  董立学  陆星  田娟  喻丽娟  文华  解绶启  蒋明 《水产学报》2022,46(10):1860-1871
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3x5)评估了草鱼在3种投喂频率下对豆粕(美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小球藻、棉籽蛋白粉的利用效率。以5种原料为单一蛋白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在池塘网箱(1mx1.5mx1.5m)中,分别以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4次/d)投喂初始体质量~80g的草鱼8周,考察草鱼的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试验组(2次/d)草鱼表现出最低的生长性能;豆粕(4次/d)和乙醇梭菌蛋白(3次/d和4次/d)试验组草鱼表现出最高的生长性能;投喂频率与蛋白源对草鱼的末重,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增重率有交互作用(P<0.05)。除小球藻试验组,各试验组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蛋白源,投喂频率为4次/d的草鱼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次/d。 不考虑投喂频率,黄粉虫和棉籽浓缩蛋白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豆粕、乙醇梭菌蛋白和小球藻三组(P<0.05),饲料系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P<0.05)。不同的投喂频率下,五种蛋白源对草鱼的形体指标(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和全鱼和肌肉的基础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投喂频率对草鱼血清的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有显著影响(P<0.05),投喂2次/d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投喂3次/d和投喂4次/d(P<0.05),投喂4次/d试验鱼的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d和3次/d(P<0.05)。黄粉虫试验组草鱼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豆粕组和小球藻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草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3~4次/d,草鱼对五种蛋白源饲料的利用能力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黄粉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饲料中维生素A不同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确定体质量约为78g/尾左右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最适宜的维生素A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8.09±1.47)g/尾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1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A水平为0(对照组),750,1 500,3 000,6 000,12 000,24 000IU/kg的7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00%和7.90%),饲养12周后测定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并对其肌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着饲料维生素A的提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先降低后升高,对照组吉富罗非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维生素A添加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中3 000,6 000,12 000和24 000IU/kg维生素A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750IU/kg维生素A组(P0.05)。不同处理组的全鱼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鱼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均呈升高趋势。各处理组吉富罗非鱼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肌肉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有效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活性。对罗非鱼增重率和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吉富罗非鱼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为2 954.84IU/kg。  相似文献   
6.
选用初始体重为(78.58±1.93)g的吉富罗非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维生素D水平为0(对照组)、200、400、800、1 600、3 200 IU/kg的6种饲料(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0%和7.6%),饲养12周后,通过对其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各维生素D添加组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00、400、800、1 600 IU/kg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在200 IU/kg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其余5组(P0.05);各维生素D添加组全鱼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维生素D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料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200、400、800 IU/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总胆固醇、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在200 IU/kg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促进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的生长,维生素D添加过量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影响脂肪代谢。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确定养成中期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59.8 IU/kg。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鱼类生长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吉富罗非鱼(Oreachromis niloticus)幼鱼(3.78 g±0.01 g)为研究对象,采用4×2双因子实验设计,设置了4个投喂率(8%、10%、12%和表观饱食投喂)和2个投喂频率(2次/d、3次/d),共8个处理,在24个循环水养殖桶(有效容积100 L)中养殖30 d。结果显示:在8%~12%的投喂率下,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但发现表观饱食投喂3次/d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最佳,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投喂率10%和12%实验组,而饲料成本则显著低于投喂率12%实验组。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的肥满度、脏体比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随投喂率的增加,实验鱼的成活率提高,其肝脏和去内脏全鱼的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但肌肉和内脏的粗脂肪无显著变化。投喂率和投喂频率对实验鱼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投喂率为10%的实验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率8%实验组的血糖水平随投喂率的增加而升高。实验鱼肝细胞的核面积比例不受投喂率和投喂频率的影响,而空泡面积比例以表观饱食投喂的最大。依据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吉富罗非鱼幼鱼选择表观饱食投喂3次/d效果较好,但会产生体脂肪积累过多,肝细胞空泡增大等影响;若综合考虑生长和养殖成本,以10%的投喂率,投喂2次/d为宜。  相似文献   
8.
探讨低温胁迫下,干扰生长抑制特异性基因2(Gas2)对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介导Gas2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及阴性对照短发夹RNA处理罗非鱼肾脏细胞,24 h后,以5℃/d降温速率对转染后的罗非鱼肾脏细胞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25、20、15、10℃进行细胞采集。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s2基因及P53基因mRNA表达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开展WST-1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在15℃和10℃时均显著升高;Gas2干扰组中Gas2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在所有温度下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温度降低,阴性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但Gas2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低温胁迫下,对照组及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与25℃时相比均显著下降;当温度降至15℃时,Gas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罗非鱼肾脏细胞在受低温胁迫时,抑制Gas2基因能够降低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的凋亡率,并增加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J组的饲料系数最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组分别为P/E 12.10 mg/k J组和15.20 mg/k J组。(2)P/E为27.30 mg/k J组的能量沉积率和总氮排泄率最大。(3)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下,鱼体的脂肪含量随饲料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在同一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的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升高。对生长、蛋白利用、体成分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草鱼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含量为30%,最适P/E为19.5 mg/k J。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