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海域的波流、水深等状况,对方型角板中连式礁体和方型对角板隔式礁体进行了不同海流速度下的受力、抗翻滚系数及抗滑移系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型礁体所受到的水流作用力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型对角中连式礁体发生滑移的临界受力为25 123 N,发生翻滚的临界力矩为91 356 N·m;方型对角板隔式礁体发生滑移的临界受力为46 801 N,发生翻滚的临界力矩为170 186 N·m.研究结果显示,2种礁体的抗滑移、抗翻滚性能均较好,不会因为波流状况的突变而导致滑移、翻滚,投放后能长期维持其功能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西江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7年4个季节(3、6、9、12月),设5个采样断面15个采样点对西江浮游植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4种,其中绿藻门58种,硅藻门19种,蓝藻门14种,金藻门4种,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各3种;浮游植物种类季节性差异明显,冬季种类数最多,为73种,秋季种类数最少,为4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4个季节平均值分别为4.88×10~7 cells/L和12.11 mg/L,4个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秋季生物量和密度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差异明显;浮游植物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变化与环境因子中的TN、TP、NH_3-N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且不同时空格局均以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为主;西江在不同季节共发现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群为17种,不同季节差异明显;利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西江水质,水体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级,定性评价水质为优;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DO、NH_3-N、COD、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水质良好,适合长江江豚生存与繁育。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节约水资源、贯彻落实节能环保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针对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正处在建设探索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无论是节水系统的构建还是农田基础节水设施的建设等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以期对推广应用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低头坝养鱼对鱼类栖息地环境的影响,2013-2014年共6次调查了乌龙河(长江下游支流)2个可涉水河段样点鱼类的多样性,共采集5目10科21属24种鱼类,通过鱼类个体生态矩阵分析表明,低头坝养殖对下游的鱼类群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造成河流下游生境趋于单一,水位下降,有机质增加,流速减缓等现象。鱼类个体生态矩阵适合于解析水利工程对周边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17年对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进行4个季度的周年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89种,其中原生动物34种、轮虫36种、枝角类9种、桡足类10种。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 493. 15 ind./L和4.39 mg/L,其中原生动物和轮虫是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的主体。全年优势种共15种,包括原生动物10种、轮虫5种。西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时空特征,主要表现为:(1)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小型浮游动物则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浮游动物密度均表现为春季最低,秋季最高。(2)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断面变化趋势一致,大型浮游动物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增高;小型浮游动物则相反,从断面1到断面5逐渐降低。CCA分析表明:温度、pH和氨氮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采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显示安庆西江水体全年为优。结果表明,西江水域生态环境优良,是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理想水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是我国名贵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蛙类。目前中国林蛙的深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对中国林蛙研究的不断深入,它的价值将越来越突现。其主要发展方向为三大类,即营养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澄海莱芜拟建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5月广东省澄海菜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莱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水深8.5-11.0m,海面波高小于1m,拟建礁区相对于对比I墨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澄海菜芜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交换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的新热点问题,对海域环境质量的评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新兴的人工鱼礁区海洋生态变动机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水交换能力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和评价了国内外海水交换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海湾水交换以及人工鱼礁区水交换研究的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绿化造林建设也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由于人口的密集,生活环境日益污染严重,全球的气候在变暖;为了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有必要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林草经营造林绿化的工作力度。从造林绿化的目标及规划、促进绿化造林措施的落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