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分析与实验"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技术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基于以成果为导向教育的OBE理念,将"食品分析与实验"课程的教学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对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做了初步探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养食品工程卓越工程师为指引,分析了食品产业发展前景及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出了以产业为导向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产业导向型"3+1"学历运行模式与教学运行机制。旨在专业贴近产业,教学贴近企业,按通用标准与产业标准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3.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interactiondomaincontaining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 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辅激活因子 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 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 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方法,对"食品营养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案例资源库是保证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决定一流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案例资源库建设的总原则应结合一流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标准,符合课程本身属性和教学对象特点,紧扣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6.
我们经过四年的试验,建立了布氏杆菌基因检测技术。用细菌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热变性法和DNA浓相分子杂交法测定了布氏杆菌6个种18个生物型DNA分子基因,并测定了5株可疑布氏杆菌和与布氏杆菌有交叉抗原性的耶尔森氏菌(0:9)以及无交叉抗原性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共29株菌。21株布氏杆菌的T_m值为76.9~77.9℃,G CMol%(鸟嘌呤 胞嘧啶克分子百分比)在56.1~58.6%,布氏菌DNA液相分子杂交率在82.7~104%。试验结果符合布氏杆菌文献值,测定了5株可疑菌,T_m值在76.9~77.8%、G CMol%为56.1~58.3%、液相分子杂交率81.8~98.4%,最后定为布氏杆菌。对照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耶尔森氏菌等T_m值分别是75℃、82.4℃、72.5℃,G CMol%分别是51.5%、69.5%、45.4%.均在各自的文献值内。它们分别与布氏杆菌DNA作液相分子杂交,匹配率是31.1%、28.6%、21.4%,均小于75%,说明3株对照菌与布氏杆菌没有同源性。应用细菌DNA基因测定技术是区别布氏杆菌与非布氏杆菌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975年5月中旬,大柳公社春小麦大面积枯黄死苗。我们二十多名师生根据校党委的指示,到大柳公社东社、大柳、烟房三个大队,进行了调查。在社队领导和贫下中农的大力持支下,我们调查了基本情况,进行了病原检查,对不同发病地块土壤和植株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共分4个处理,即粉料和颗粒料2种类型,每种类型2种状态(液态和固态)。试验选用96头(21±1)d断奶的三元(D×L×Y)杂交仔猪,试验期21 d。其中液态料按12∶.5的料水比进行浸泡。试验期间考察仔猪的耗料量、增重、腹泻情况、粪便pH值及木糖吸收情况等,并测定饲料的pH值和淀粉糊化度。结果表明:①与粉料组相比,颗粒料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9.7%(P<0.05),平均日采食量提高了13.5%(P<0.10)。②颗粒料的淀粉糊化度比粉料高15%-16%。③液态组仔猪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均高于固态组(P<0.05),分别提高了10.3%和12.9%。④液态料组仔猪血清木糖含量比固态料组高52%(P<0.05),且腹泻程度显著(P<0.05)降低。  相似文献   
9.
由于精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使得近年来研究者们在生理、生化和营养等方面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母乳严重缺乏精氨酸,仔猪精氨酸内源合成对精氨酸的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使得哺乳仔猪精氨酸的内源合成成为精氨酸营养的研究核心。通过对精氨酸内源合成路径和场所的了解,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了精氨酸内源合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仔猪日龄、日粮中精氨酸的水平、乳酸盐和皮质醇的浓度等。本文就仔猪精氨酸内源合成的途径和场所、内源合成的量、影响因素以及精氨酸的需要量等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精氨酸内源合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白藜芦醇调节畜禽脂质代谢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藜芦醇为一种自然的酚类化合物,在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对其功能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饲喂白藜芦醇能影响动物的脂质代谢、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一些与脂肪沉积有关的基因表达,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畜禽肉品质。本文概述了白藜芦醇对动物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将为今后降低畜禽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