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当前农业职业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用型人才;要以服务为宗旨,调整办学模式;更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
周凤至  吴斌  邓博 《现代农业》2009,(12):109-109
近年来,由于职校生源素质下降,职校生越来越难教育、难管理,最为突出的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严重.主要表现为:学生上课分心、不求上进、消极应付、无故旷课、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满不在乎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整理总结治疗化疗副作用手足综合征中药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对手足综合征中药辨证进行分析。方法 筛选基于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中药外治法治疗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共筛选55个外用中药治疗手足综合征的处方,涉及中药105味,总共出现频次497次。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红花和桂枝(34次);药物功效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类为活血调经药、发散风寒药、清热凉血药、补气药、补血药;关联分析显示:二连规则前3名为:桂枝→白芍,桂枝→鸡血藤,红花→桃仁;三连规则常用的药物组合为当归、黄芪、桂枝,四连规则支持度最高为当归→黄芪+桂枝+红花。结论 本病病机为气血虚弱、营卫失和,日久可发展为淤血痹阻、热毒内蕴,外治法中药多用活血通络、温阳解表、清热凉血兼补益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癌侵犯浆膜面的多层螺旋CT (MSCT)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51例病理证实浆膜面受累的结肠癌患者术前MSCT检查资料,分析MSCT表现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MSCT表现为癌肿肠周脂肪间隙清晰6例,脂肪密度增高15例,索条、结节样强化30例,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40.0%与76.7%,转移度分别为4.2%、11.5%与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大小联合癌肿肠周索条、结节样强化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高于单纯以淋巴结大小为判定标准(P<0.05).结论 癌肿肠周系膜索条、结节样强化的MSCT征象在术前评价结肠癌T3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外源添加物对土壤干缩裂缝特征的影响,选取水田、旱田、林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添加生石灰(1 g/kg)、黄腐酸(10 g/kg)、鱼塘底泥(250 g/kg)、生物炭(15 g/kg)4种外源添加物,进行土壤干燥收缩试验。结果表明:除生石灰外,不同土壤外源添加物处理下各用地类型土壤干燥收缩裂缝特征变化趋势非常一致,裂缝面密度、长密度、平均宽度均呈现耕作层水田>旱田>林地、犁底层水田>林地>旱田。生石灰对土壤干燥收缩裂缝特征无显著影响;黄腐酸使土壤干缩裂缝面密度、裂缝平均宽度增加,但对土壤干缩裂缝长密度无显著影响;鱼塘底泥使土壤裂缝面密度、长密度增加,但对干缩裂缝平均宽度无影响;生物炭使土壤裂缝面密度、裂缝平均宽度降低,但使裂缝长密度增加。相对于空白对照,不同外源添加物对于土壤裂缝面密度影响程度表现为耕作层鱼塘底泥>生物炭>黄腐酸>生石灰、犁底层黄腐酸>鱼塘底泥>生物炭>生石灰;对于裂缝长密度影响程度表现为耕作层生物炭>鱼塘底泥>生石灰>黄腐酸、犁底层生物炭>鱼塘底泥>黄腐酸>生石灰。外源...  相似文献   
6.
砷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释放等地球化学行为往往与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山阴地区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现场模拟试验,模拟地下水环境中砷的运移,另外注入Fe(Ⅱ)溶液,同时连续曝气,以改变地下水的强氧化环境,从而达到As(Ⅲ)向As(Ⅴ)的转化并将其沉降固定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As(Ⅲ)和As(Ⅴ)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速率是其在2mm砂质颗粒介质中的迁移速率的92.6和109.9倍,前者的速率要大于后者。在氧单独存在的情况下溶液中砷的含量变化甚小,而在加入Fe(Ⅱ)溶液以后,连续曝气的同时,Fe(Ⅱ)被氧化成Fe(Ⅲ),从而将As(Ⅲ)氧化成As(Ⅴ)并结合絮凝沉降使得砷的浓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现有驱动式搅浆机存在动力消耗大、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并使得秸秆漂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驱动式自动调平水田埋秆起浆整地机,机具前排星形耙片细碎土壤并掩埋秸秆,后排轧滚进一步碎土埋秆,平地装置平整地表,由电液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平,能够为水稻插秧作业创造优良地块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了优化后星形耙片的各项结构参数和排列方式;设计了带有齿板和刀齿的轧滚,倾斜布置的齿板和直立的刀齿分别对土壤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滑切,可提高碎土埋秆效果;改进设计了平地板,〖JP2〗确定了板高为150mm,并针对前进速度、板宽、推压角开展了仿真试验,得到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2.4km/h、板宽290mm、推压角44°;采用中心不动法的调平策略,设计了基于倾角传感器和PID算法的自动调平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调平系统的快速平稳控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后地表平整度为0.73cm,秸秆覆盖率为91.4%,压茬深度为5.98cm,泥浆度为1.18g/cm3,机具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该设计可为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整地机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