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低温度夏技术,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至今仍然是我国海带育苗企业普遍采用的育苗方法。尽管该技术在保障幼苗稳定供给,延长海带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产量)方面有突出优点,但与其配套的制冷海水循环系统却存在不同海带品种精子相互污染从而导致品种混杂的问题。简要回顾了我国海带幼苗低温度夏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精子污染问题的成因及其对品种维持的负面影响,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今后海带的苗种培育和良种品种维护工作提供多元化思路。  相似文献   
2.
南麂列岛铜藻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藻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浅海区珍贵植被。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南麂列岛进行铜藻增殖试验。结果表明:1、向目标增殖区投放种藻和喷洒幼孢子体水都可以达到幼苗附着、生长、繁殖、形成野生种群的增殖效果;2、在大干潮线以下浅海区礁石上生长的铜藻幼苗是形成具有自繁能力,向周边拓展的野生种群主体。笔者认为:大型海藻人工增殖是妙用生物技术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并形成自然生长种群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人工增殖对于恢复受破坏的海藻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