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绿光占比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性状及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遴选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最优绿光占比,以‘新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比为4∶1及总光强200 μmol/(m2·s)的基础上,设定绿光占比为10%(G10%)、20%(G20%)和30%(G30%),使其强度分别为60、40、20 μmol/(m2·s),研究不同绿光占比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范围内提高光质中绿光占比的比例可提高黄瓜幼苗鲜重及干重,G30%处理较G20%和G10%处理的鲜重分别增加了29.65%和29.26%。提高绿光占比降低了气孔孔隙面积,但增加了叶片气孔密度,G30%与G20%处理较G10%处理的孔隙面积显著降低了13.17%和23.05%,但G30%与G20%处理的气孔密度较G10%增加了20.22%和14.66%。提高绿光占比增加了叶片组织栅海比(P/S),G30%处理P/S值显著高于G20%与G10%处理。提高绿光占比可促进植物光合潜力,在光强为1 000 μmol/(m2·s)的测定光源下,G30%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G10%显著提高77.37%。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性状及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明确不同红光(R)/远红光(FR)比值对黄瓜光合相关指标及参数的影响,以‘新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强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的基础上,添加3种不同强度的远红光,使得各处理红光∶远红光的比值分别为10(L-FR)、1.2(M-FR)和0.8(L-FR),比较不同处理对于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影响显著,M-FR和H-FR处理的鲜重较L-FR分别显著增加60.04%和56.60%;H-FR和M-FR处理株高较L-FR分别增加246.43%和200.63%。随着远红光强度增加,3个处理组气孔密度也随之显著增加,且气孔发育关键基因(MUTEEPF1)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蒸腾速率(E)、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w)随之增加;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内添加远红光将提高Rubisco酶活化水平。各处理黄瓜幼苗的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均随着远红光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L-FR处理黄瓜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H-FR处理。综上,M-FR处理的远红光强度适宜作为远红光补充强度用于工厂化育苗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4.
丁 (TincatincaL .)是新疆名贵鱼类之一。地方名黑鱼 ,因口角有一对短须亦称须。属于鲤科 (Cyprinidae)鱼类。丁 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区以外的欧洲平原河川和湖泊中 ,在西伯利亚分布于鄂毕河和叶尼塞河 ,在我国仅分布于额尔期斯河流域[1] 。它具有肉质鲜美 ,营养价值高 ,适应水温范围广 ,耐低氧 ,食性杂 ,易驯化 ,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我国南北方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丁属分批产卵的鱼类 ,在阿勒泰地区自然繁殖期晚 ,在生态竞争中属弱势群体 ,资源量波动较大。为了促进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对丁的人工…  相似文献   
5.
丁(鱼岁)的胚胎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鱼岁)的成熟卵呈圆球状,具墨绿色、青灰色、黄色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82 mm(0.48~1.1mm),吸水后平均直径1.6 mm;粘性.在水温20~23℃(平均22.09℃)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42 h 17min,积温920.22℃·h.肌肉效应期出现在晶体出现期前.出膜仔鱼全长3.8~4.2 mm.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陕西关中地区玉米生长后期钻蛀性害虫的为害情况及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虫性,为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在陕西关中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区进行调查,并且于2016年6月8-10日在阎良区种植21个玉米品种,观察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玉米生长后期钻蛀性害虫有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桃蛀螟3种,其所占比例因地而异。玉米后期钻蛀性害虫对21个供试玉米品种为害程度均较高,但不同品种之间受害程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丁(鱼岁)(Tinca tinca L.)是新疆名贵鱼类之一.地方名黑鱼,因口角有一对短须亦称须(鱼岁).属于鲤科(Cyprinidae)鱼类.丁(鱼岁)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区以外的欧洲平原河川和湖泊中,在西伯利亚分布于鄂毕河和叶尼塞河,在我国仅分布于额尔期斯河流域[1].它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水温范围广,耐低氧,食性杂,易驯化,起捕率高等优点.是我国南北方池塘主养和湖泊、水库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丁(鱼岁)属分批产卵的鱼类,在阿勒泰地区自然繁殖期晚,在生态竞争中属弱势群体,资源量波动较大.为了促进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对丁(鱼岁)的人工繁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控黏虫Mythimna separata,选用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甲维盐和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对其卵进行室内触杀试验,比较这5种药剂对黏虫卵和初孵幼虫的触杀效果及对卵的毒力,测定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初孵幼虫存活率、发育历期、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并通过冷冻切片技术观察不同药剂处理后黏虫卵的外部形态和胚胎发育情况。室内触杀试验结果表明,苦参·印楝素浓度大于0.1 mg/L时,对产后不同时间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介于42.89%~97.34%之间,苏云金芽胞杆菌浓度为0.01 mg/L时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校正死亡率已达71.99%;各浓度苦参·印楝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产后24、48和72 h黏虫卵后,其初孵幼虫校正死亡率介于39.02%~83.59%之间。苦参·印楝素对产后24、48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0.018、0.109 mg/L;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产后72 h黏虫卵的毒力最大,LC_(50)为0.004 mg/L。黏虫卵经5种药剂处理后,幼虫化蛹率、蛹重和羽化率分别介于91.07%~93.64%、0.272~0.284 g和86.60%~87.78%之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幼虫存活率较对照显著下降43.02%~60.27%,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延长0.23~0.88 d,其中灭多威、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苦参·印楝素、苏云金芽胞杆菌使胚胎无法形成正常胚带,同时会使已发育的虫体出现蜷缩、腹部皱缩;高效氯氟氰菊酯会延缓胚胎发育时间,使已形成的虫体畸形或使其肠道断裂;甲维盐影响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虫体萎缩,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在黏虫卵防治中推荐使用苏云金芽胞杆菌和苦参·印楝素。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大棚机械化卷帘技术,既省工省力,又延长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所以越来越受到农  相似文献   
10.
丁鱼岁的成熟卵呈圆球状 ,具墨绿色、青灰色、黄色 3种颜色 ;平均卵径为 0 82mm ( 0 4 8~ 1 1mm) ,吸水后平均直径 1 6mm ;粘性。在水温 2 0~ 2 3℃ (平均 2 2 0 9℃ )的条件下 ,胚胎发育历时 4 2h 17min ,积温 92 0 2 2℃·h。肌肉效应期出现在晶体出现期前。出膜仔鱼全长 3 8~ 4 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