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1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364篇
  348篇
综合类   2486篇
农作物   259篇
水产渔业   380篇
畜牧兽医   1107篇
园艺   577篇
植物保护   20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4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刺蛾是一类为害茶园的新型害虫,虫害爆发时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调查发现南昌地区茶园刺蛾类害虫主要有茶刺蛾、扁刺蛾、褐刺蛾、丽绿刺蛾、黄刺蛾和龟形小刺蛾等.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昌地区茶园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茶园刺蛾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温催芽机促进水稻种子发芽机理,设计不同温度处理对种子发芽情况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时期秧苗素质(发芽率、出苗整齐度、干物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探明其与常规催芽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较高的处理(50℃和60℃)较对照种子根发根速度快,同时壮苗比例也有明显的提高;高温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有明显差异,地上部茎叶的分配比例(21.95%)要明显高于地下部根系(15.31%),更有利于促进秧苗地上部的生长.大田试验表明,60℃处理的水稻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下降5%,但壮苗率增加3.5%,田间出苗整齐,秧苗壮,成熟期水稻产量及其结构明显高于常规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有效成分质量分数:5%乙霉威,5%腐霉利)在设施黄瓜上施用后的沉积分布特性及残留消解动态,采用PC-3A(S)型激光粉尘仪及粉尘取样片,分别研究了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湿度及不同施药角度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沉积分布情况;并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北京市进行了该药剂在设施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温度条件下,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沉积分布特性无明显差异,且其有效成分分解率不受温度影响;不同湿度条件下,该微粉剂在黄瓜叶片上的沉积量不同,湿度越大沉积量越多。乙霉威和腐霉利在黄瓜叶片和果实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或一级动力学方程,2种药剂在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3.0~3.2 d,在果实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4.3 d和3.1~3.8 d。采用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分别按100 g/hm2和150 g/hm2(1.5倍)剂量于黄瓜幼果期施药,最多施药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7、10和14 d分别采样,乙霉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88 mg/kg,低于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其最大残留限量(MRL)值(5 mg/kg),腐霉利在黄瓜果实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49 mg/kg,也低于其MRL值(2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设施黄瓜上的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5.
以虫眼、活节、死节3种缺陷的板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小型样本库,采用数据增强方法,对图片进行旋转、平移、尺度变换、灰度变换等方式处理,使样本库扩容到10687张图片,其中7480张图片作为训练集、2137张图片作为验证集、1070张图片作为测试集;应用超分辨率测试序列(VGG)网络模型、谷歌网络模型(GoogLeNet)、残差神经网络模型(ResNet)对木质板材表面缺陷进行分类,依据分类精度,遴选识别效果较好的木质板材缺陷分类方法.结果表明: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在不同的卷积层时分类精度均在80%以上,而改进的残差神经网络模型在模型结构为50层时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8.63%,模型能较好地适用于木质板材表面缺陷分类.  相似文献   
6.
运用协同戊巴比妥钠模型研究人参加工品"鲜人参膏"(Fresh ginsengpaste,FGP)对小鼠睡眠的促进作用.观察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长,并检测小鼠血清中五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评价小鼠睡眠状况;通过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戊巴比妥钠组比,FGP协同戊巴比妥钠组小鼠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而睡眠时长显著延长,FGP(400 mg/kg)效果最佳.与正常对照组比,戊巴比妥钠组与给药组小鼠的5-HT与NOS含量显著提升(P<0.05);与戊巴比妥钠组相比,FGP给药组小鼠的5-HT与NOS含量显著提升(P<0.05).此外,FGP在协同戊巴比妥钠增强镇静安神作用的基础上,降低了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因此,FGP具有显著的镇静安神作用,可显著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与脂肪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不同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和脂肪酸,采用R语言分析PC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结果】5个品种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新蜜1号样品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为37种,皇后品种的油脂中有30种,香瓜和86-1样品中有29种,绿宝石样品检测到最少,为26种,分析发现5个样品之间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性差异。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分成4大类,皇后与绿宝石较相近归为一类。5种甜瓜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均为75.34%,其中亚油酸最高,平均含量达56.81%。【结论】二十四酸、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榈酸、亚麻酸、蓖麻油酸与某些香气物质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以常规机插秧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栽插密度下,丰优香占群体结构、产量以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略有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低于常规模式,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稻虾共作模式生育前期的群体茎蘖数小于常规模式,生育后期茎蘖数下降速度慢于常规模式,最终穗数仍略低于常规模式,成穗率高于常规模式.稻虾共作模式各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孕穗、齐穗、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孕穗期-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均高于常规种植,后期剑叶较常规种植模式具有更好的光合特性.DX16密度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齐穗期和乳熟期具有较高的剑叶SPAD值和剑叶净光合速率.DX16处理有效穗数较多,具有最高的成穗率,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最高,达8798.25 kg/hm2,显著高于DX14和DX18处理.随着栽插株距的增加,丰优香占稻米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均呈增加趋势,其中胶稠度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而密度对胶稠度影响较大,但对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稻虾共作模式下,丰优香占适宜采用16 cm栽插株距,有利于水稻产量稳定和稻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黄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在珠三角地区生态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采用样方调查法,于2016-2017年在广州市和台山市3个黄牛木天然林集中分布区布设样地,通过绘制种群空间分布点位置图,结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度指标,分析种群的空间分布类型、聚集程度,从而揭示黄牛木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生长动态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样地内植物种类共有122种,隶属49科96属,样地群落丰富度表现为石花山样地>茶山样地>白云山样地,群落植被分层明显,各层的种数表现为灌木层(41种)>乔木层(40种)>草本层(29种)>层间植物(12种);(2)不同调查样地,黄牛木种群均表现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为白云山样地>茶山样地>石花山样地;(3)不同地形条件,黄牛木种群对坡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聚集程度表现为阴坡优于阳坡;(4)不同发育阶段,黄牛木种群从幼树至老树的时间序列上,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从聚集至均匀至随机,随着发育程度的增加,种群具有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稻秸秆编织机自动摊铺分束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面式草帘编织机人工摊铺秸秆上料用工量大等问题,该文通过模拟稻秸秆人工摊薄、铺放的作业过程,研制了一种与现有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的自动摊铺分束装置。该装置采用多连杆对切机构和耙分机构,可对稻秸秆进行"对搓"摊薄、"耙分"成束铺匀,并利用ADAMS软件对关键部件进行运动分析和参数确定。样机摊铺分束及编织试验结果表明:自动摊铺分束装置铺放秸秆厚度均值小于40 mm,满足后续编织要求;与平面式草帘编织机配套使用时,当机针针织频率fz=0.8 Hz,编织速度vb=90 m/h,设定摊铺装置对切机构的工作频率ft=0.8 Hz,分束装置耙分机构的工作频率fp=1.13 Hz,测得摊铺分束过程中秸秆的分束率Fs为92.12%,漏编率Lb小于5.44‰。编织的草帘质量满足使用要求;在同一编织速度条件下,该装置的使用较传统的人工上料方式减少用工2人,可提高单机作业年均收入近8 64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