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随着池塘的逐年养殖,池底淤积越来越严重,以致许多池塘水体水位过浅,养殖环境恶化、养殖空间狭小、养殖效率低下。传统的浅水塘养殖方式以养鱼为主、自然繁殖的青虾为辅。这种鱼虾共养模式由于受池塘条件的影响,在白露时节往往出现鱼类泛塘,而青虾的自然繁殖导致种质退化,个体变小,养殖效益每况愈下。如何提高浅水塘(水位低于1.5米)的养殖效益,始终是困扰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难题。兰溪市博士园水产专业合作社根据池塘实际,依据青虾浅水域生活习性,通过三年的摸索,创建了以养虾为主、  相似文献   
2.
正2014-2015年,我站与兰溪市少平水产养殖场合作在20亩的稻田里开展稻鳖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条件稻田面积共20亩,由4块稻田集中连片组成,呈长方形,且水源充足、水质  相似文献   
3.
正菱鱼共生综合种养模式是响应浙江省"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号召,鉴于老化塘年久失修、水浅泥厚、养殖效益不佳而养殖户投资改造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探索发展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以渔肥水、以菱净水,具有综合利用养殖空间和效益极佳等特点,备受养殖户青睐。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整修老化塘大多年久失修,有塘埂垮塌、设施损坏等现象,为便于日后生产操作管理,应对塘埂进行加高加固整修,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崩  相似文献   
4.
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实际生产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对仔猪的生理特点进行了分析,从加强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方面对提高仔猪成活率进行了综述,旨在降低仔猪的死亡,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猪食泻与猪胃肠道腹泻是养猪户经常遇到而又容易混淆的两种疾病。猪食泻是因胃肠黏膜表层发生轻度炎症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机能障碍的疾病,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猪胃肠道腹泻是由病毒和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胃肠黏膜及深层组织的炎症,以严重的胃肠机能紊乱和伴有不同程度的身体中毒症状为特征。本文介绍了猪食泻和猪胃肠道腹泻不同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采集点基本情况 2016年上半年(1-6月),浙江省大宗淡水鱼类渔情信息工作采集点主要覆盖了余杭、秀洲、嘉善、长兴、德清、柯桥、上虞、兰溪8个县(市、区),数据监测采集点32个.主要采集品种有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七个水产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1.68±0.01)g的异育银鲫27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300和900mg/kg醋酸棉酚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随着醋酸棉酚添加量的增加,畀育银鲫的...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青虾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杂食性水生动物,在江浙一带养殖非常普遍,常见养殖模式通常是采用投喂颗粒饲料单养模式,这种模式不可避免会浪费部分饲料,增加饲料系数,且易暴发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效益提升。自2014年以来,我们尝试将泥鳅和青虾两种水生动物进行混养,经过近两年试验,鳅虾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在浙江省兰溪市海标特种水产养殖场示范成功,效果明显,现将该养殖模式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不同脱壳大麦水平(0~100%)对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肌肉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相同体重(初始平均体重为20.70g)分别进行了57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脱壳大麦含量的升高,罗非鱼的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与肥满度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也无差异(P>0.05);肌肉成分除脂肪外,各组间无差异(P>0.05);肌肉脂肪含量中50%大麦组显著高于大麦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间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实验表明,脱壳大麦可完全替代商业配方中的面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影响,同时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不同菜粕和棉粕的水平组合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血浆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配制了菜粕∶棉粕(菜粕与棉粕之和为60%)分别为5∶0、4∶1、3∶2、2∶3、1∶4和0∶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5.6 g的异育银鲫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和菜粕含量减少,异育银鲫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菜粕∶棉粕为3∶2组的鱼生长最佳,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5.6%和1.33,具有最高的肥满度和最低肝体比;菜粕∶棉粕为5∶0组的鱼生长最差,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430.1%和1.52,具有最低的肥满度和最高的肝体比。各组成活率,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菜粕∶棉粕为5∶0组鱼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相对于菜粕∶棉粕分别为3∶2和2∶3组显著增加(P<0.05);菜粕∶棉粕为3∶2组鱼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力在各组中最高(P<0.05);血浆中总蛋白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对异育银鲫肌肉和肝脏分析发现,游离棉酚含量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本研究表明,在配方中菜粕和棉粕总量为60%的情况下,菜粕∶棉粕为3∶2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最佳,具有最高的增重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过高的菜粕或棉粕均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使鱼体血浆ALT和AS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