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室内单培养与共培养试验,探讨了两种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由试验结果和Monod方程分析得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CI约为30 ̄35μE·m-2·s-1(2500 ̄3000lx),四尾栅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CI=60 ̄70μE·m-2·s-1(5000 ̄6000lx)。当营养盐等都不是限制因子时,在低光照条件和光照时间大于14h时,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有较高的概率,而在高光照条件和当光照时间小于14h时,栅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较高的概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微囊藻的竞争能力,并在室内小型模拟装置中,成功地模拟了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滇池湖滨韭菜地磷污染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选择了昆明市滇池北岸福保村的韭菜地进行灌溉周期及土壤/水中磷的空间分布的调研,分析了福保村韭菜地磷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福保村韭菜地排水边沟中总磷浓度和韭菜地的灌溉周期密切相关,灌溉来水日总磷浓度为0.53mg/L,直到下个灌溉周期到来前总磷浓度持续下降,逐渐降至0.21mg/L。韭菜地排水控制在灌溉周期的后期,将大大减少磷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渗滤水中正磷酸盐浓度逐渐降低。韭菜地中土壤可利用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水溶性磷则保持一定水平。此研究结果将为韭菜地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污水土壤渗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存在投资高、能耗高、运转管理要求高及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波动影响较大的缺陷。渗滤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设备简单、投资低、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污水处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土壤渗滤及人工快速渗滤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机理与效果、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湖贡湖湾北部退渔还湖区(2.18 km2)的水陆交错带,虽已进行了基底改造和小部分植物种植,但仍需开展大规模种植,故迫切需要了解其生境特性的状况,为此开展了该区域的水陆交错带水、沉积物、土壤中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调查,以便为后续示范工程的设计提供基本参数。选择南部和北部两处交错带(面积分别为6700、8300 m2)及其周边陆域、水域,分别在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采集17个点位的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水、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水、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总氮和氨氮均低于秋季,而春季沉积物和土壤中硝氮含量较高。人为栽种植物有利于氮的去除,温度和微生物的活动对此也有一定的贡献。在春季,水陆交错区的硝化作用更强烈;氨氮的空间分布与总氮基本一致,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氨氮,而沉积物和土壤中的氮以有机氮为主。  相似文献   
5.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洱海流域农田径流总氮污染严重、入湖总氮负荷较高的特点,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20、40、60 mm·h~(-1)三种雨强条件下农田径流产流过程和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农田径流的产生主要受降雨量控制,当雨量达到(20±2)mm时才会产生径流,雨强主要影响其产流后流量的增长速度以及稳流后流量的大小,雨强越大,产流增长速度越快,平稳后径流量也越大;径流中氮素流失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而且雨强越大,氮素流失速度越快,雨强60 mm·h~(-1)时线性拟合方程的斜率最大为1.28;三种雨强条件下均无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宜通过截留初期农田径流来控制农田径流氮污染;径流中氮素浓度随着降雨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浓度峰值受雨强影响较大,雨强大的浓度峰值高,且浓度峰值均出现在径流量趋于稳定时段附近;氮素浓度变化与悬浮物浓度变化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建议通过加强水土流失管控及在湖周采取截蓄净化等措施有效控制洱海流域农田径流中的氮污染。  相似文献   
6.
环保疏浚新疏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保疏浚是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现有工艺疏浚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再悬浮、疏浚后新生表层泥面较短时间内的生物活化和疏浚工程区外污染物迁入等因素,一些环保疏浚工程并未取得预期效果。通过对环保疏浚理论基础的分析,针对环保疏浚技术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善疏浚效果的新疏挖工艺。其工艺流程为:①对整个疏浚区进行一次只吸不绞操作,疏浚掉表层易悬浮的絮状沉积物层;②在工程区内沉积物积聚区疏挖出几条与主风向垂直的深沟,用于捕获易悬浮的沉积物;③对整个工程区分区疏浚,采用挖掘能力稍小于输送能力施工;④疏挖深沟内积聚的易悬浮沉积物;⑤如有必要,一段时期后,再次疏挖深沟内积聚的易悬浮沉积物。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通过营养水平和水草的差异设计了4个浅水湖泊模拟系统,对草、藻型湖泊间隙水营养盐特性的差异进行研究。2007年9月,采用平衡浓度法测定了各系统间隙水的营养盐浓度,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或认识:(1)上覆水中,各系统营养盐浓度比较均一,垂向上梯度变化不明显;与藻型系统相比,草型系统上覆水PO43--P浓度较高,NH4+-N浓度较低;(2)在泥水界面处,各系统PO43--P和NH4+-N浓度均存在极陡的浓度梯度,随泥深增加浓度迅速升高;(3)由于底泥营养负荷高等原因,间隙水中的PO43--P和NH4+-N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4)水生植物生长对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具有“低促高抑”的特性,即降低重污染沉积物间隙水中PO43--P和NH4+-N的浓度,增加微污染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浓度;(5)藻型系统中,NH4+-N和PO43--P浓度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这两种成分均主要来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存在投资高、能耗高、运转管理要求高及处理效果受进水水质及水量波动影响较大的缺陷。渗滤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其设备简单、投资低、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净化效果良好,在污水处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土壤渗滤及人工快速渗滤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机理与效果、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及影响净化效益的主要因子,为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根据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小可分为砾间接触氧化法和砾间接触曝气氧化法.根据设施设置的位置又可分为直接方式和分离方式.工程应用中,砾间接触氧化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设施、取水设施、净化设施和放流设施.影响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理化因子、砾石床设计因子和水力因子.理化因子主要涉及温度和溶解氧,砾石床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填料、填料填充率、污泥储存与排除.水力因子主要是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择了昆明市滇池北岸福保村的韭菜地进行灌溉周期及土壤/水中磷的空间分布的调研,分析了福保村韭菜地磷污染的特征。结果表明,福保村韭菜地排水边沟中总磷浓度和韭菜地的灌溉周期密切相关,灌溉来水日总磷浓度为0.53mg/L,直到下个灌溉周期到来前总磷浓度持续下降,逐渐降至0.21mg/L。韭菜地排水控制在灌溉周期的后期,将大大减少磷所产生的面源污染。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渗滤水中正磷酸盐浓度逐渐降低。韭菜地中土壤可利用性磷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水溶性磷则保持一定水平。此研究结果将为韭菜地非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