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围产期,即奶牛产前21d至产后15d这段时期,通常将产前21d至分娩称为围产前期,而将产后15d称为围产后期。  相似文献   
2.
豆粕以其良好的营养特性被誉为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之王”,它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之王”鱼粉和能量饲料“之王”玉米组合的日粮是最佳配方,因为三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使日粮中各种氨基酸基本达到平衡,无需另外添加。因此,豆粕在蛋白质饲料中的应用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很大程度I:影响着畜禽饲料的成本。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制一种复合蛋白饲料作为豆粕的代用品。试验选取生长发育相近、体重约45kg的长白×大白二元去势公猪48头,采取单因子随机分组试验,分为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分别比较3种SSM全豆粕替代物对生长育肥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3种SSM全豆粕替代物对生长育肥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成本与对照组相比大大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豆粕是动物养殖的主要蛋白饲料,但其价格居高不下。本项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复合蛋白饲料作为豆粕的代用品,以降低饲料成本,保证饲料的正常生产和销售,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健康建鲤为试验动物,研究在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甘露寡糖(Bio-MOS)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酵母甘露寡糖在鲤鱼中的添加水平.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可提高鲤鱼的生产性能。但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养殖成活率先升后降,当添加量增加到0.2%时成活率达到最高99.40%,而后降低;试验组二、三、四、五、六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4.1、6.9、9.1、13.3、16.8个百分点;鲤鱼饵料系数二、三、四、五、六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4、8.4、11.0、17.2、17.8个百分点:对运输成活率的影响:二、三、四、五、六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升高了1.45、1.52、1.62、1.56、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7.
8.
试验选用30周龄产蛋高峰期海蓝褐商品蛋鸡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以玉米蛋白粉、棉粕、DDGS和菜粕为主要原料配制成复合蛋白饲料完全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表明:在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等四个处理之间比较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蛋品质测定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产蛋鸡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影响饲料采食量的因素、采食量的调控机理及家畜在不同采食水平下的生产效应等有关资料进行了概述,提出,为了提高家畜的生产效率,实现采食量的调控,应保持相互关联的三个平衡关系。在决定饲料采食量的各因素中,营养物质平衡最为重要。在最佳饲料和最适环境条件下,饲料采食量取决于家畜利用能量的遗传潜力。动物生产率是被吸收的养分用于生产的效率,是可消化饲料采食量的函数,能量亏损和胃肠道负载在饲料采食量的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饲料采食量的因素之间以及饲料采食量与其它因素之间存在许多互作关系。虽然通过控制饲料采食量而达到动物生产的最优化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但将来一定能够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对饲料采食量与动物产品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规律进行深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复合蛋白饲料替代豆粕饲喂蛋鸡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30周龄产蛋高峰期海兰褐商品蛋鸡192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鸡。以玉米蛋白粉、棉粕、DDGS和菜粕为主要原料配制成复合蛋白饲料完全替代基础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表明,在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4个处理之间比较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蛋品质测定指标差异不显著,蛋鸡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