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在完成高位水蓄水期间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特征, 于 2017 年 5 月、8 月、11 月对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 丹江口水库共记录浮游植物 7 门 114 种属(包含变种), 以绿藻门种类最多(65 种); 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 7.71×106 ind/L, 平均生物量为 3.37 mg/L; 绿藻、蓝藻及隐藻门藻类密度合计占比达 86.31%, 且均超过硅藻门藻类 (占比 13.50%); 浮游植物的 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m)和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N)都主要分布在 1~2 之间, Pielou 均匀度指数(J′N)主要介于 0.4~0.7 之间, 平均值依次为 1.35、1.78、0.58; 据估算, 浮游植物所能提供的鱼产力为 101.1 kg/hm2 。相似性分析(ANOSIM)、多元置换方差分析(PERMANOVA)及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 库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且基本都是由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引起的; 空间上差异不显著, 不同库区间具有一定的同质化趋势。对比以往的研究发现, 目前丹江口水库库区藻类密度与生物量有所增加; 硅藻占比明显下降, 蓝藻门、绿藻门藻类已成为库区主要种类; 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 群落结构较为简单, 稳定性不高。 本研究结果为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及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水声学方法评估博斯腾湖鱼类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掌握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规律。于2019年4—10月使用分裂波束回声鱼探仪(Simrad EY60, 120 kHz)进行全湖走航式断面探测,定量分析了鱼类密度、大小组成(以目标强度衡量)、水平和垂直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密度分别为(709±141) ind/hm2、(8783±2611) ind/hm2和(743±499) ind/hm2,平均目标强度分别为–52.95 dB、–59.91 dB和–57.73dB。水平方向上,春季和秋季鱼类主要分布于沿岸带和敞水区,夏季鱼类更多地分布在沿岸带和水草生长区域。垂直方向上, 3个季节鱼类密度在水深3 m以下均随水深逐渐减小。目标强度在春季和秋季均呈现随水深逐渐增加趋势;夏季在水深3~12m之间随水深逐渐增大,但在大于12m水深区域有所减小。推测博斯腾湖鱼类群落的时空动态与繁殖、生长和捕捞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博斯腾湖鱼类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同时也为认识该湖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 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 783±2 611) 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 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