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2016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研究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生长性状相关基因,运用RT-PCR、TA克隆和核酸测序等技术对兰州鲇MyoD基因的CDS区及全基因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兰州鲇MyoD基因的完整CDS区序列810 bp(Gen Bank登录号:KT277551)及MyoD基因全序列1 210 bp(Gen Bank登录号:KT339175),包括部分5'端63 bp和3'端58 bp;ORF区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长度分别为510 bp、80 bp和220 bp,内含子长度分别为156 bp和123 bp,编码2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可溶酸性蛋白质;预测亚细胞定位MyoD主要分布于细胞核(56.5%),MyoD二聚体结构是一个螺旋-环-螺旋(b HLH)。基于12种鱼类MyoD基因CD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及编码区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yoD基因编码区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且兰州鲇MyoD与斑点叉尾、白鲶鱼、蓝鲶鱼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著名干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沿用实生繁殖,分散稀植,粗放管理,以致结果晚,产量低,一般7—8年始少量结果。1980年全国平均亩产仅32斤。 进行果树的矮密栽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果树生产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栗树的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我县于19764开始在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以及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和鲤形目鱼类中的通用性,以12种不同鱼类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提取其尾鳍基因组DNA,对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的酚-氯仿法结合DNA产物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的鱼类基因组DNA在纯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酚-氯仿法、试剂盒法,且电泳条带清晰、整齐、明亮,操作简单,耗时短,便于快速、批量提取。利用兰州鲇14对G-SSR引物和21对EST-SSR引物在12种鱼类中进行跨目通用性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G-SSR和EST-SSR在鲇形目、鲤形目鱼类的通用率分别为63.10%、32.14%和61.11%、44.44%,表明随着物种间亲缘关系变远,其通用性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4.
我县受省、地科委委托,1976年开始在费县上冶区周家庄村进行板栗幼树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至1984年,经过9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幼树早期丰产,到间移变化密度保持稳产高产,到利用间移树重建新园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逐年产量验收,三次突破了亩产千斤,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并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试验园面积为2.049亩,河滩小平地,沙质壤土,土深1米,PH值为5.92,可以灌溉。1976年4月上旬,以5~7年生幼树作砧木定植,当年进行良种嫁接。试验分为两个密度:一片0.964亩,株行距为1.5×2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