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大宗原料经熟化预处理后制粒条件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该试验将配方中大宗原料(玉米、豆粕、棉粕及麸皮)配料混合后预熟化,熟化大宗原料淀粉糊化度为69.13%,熟化混合粉料参照日粮配方添加预混料、乳酸菌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成型,采用不同的模孔长径比(6∶1,8∶1和10∶1)和调质温度(50,55,60和65℃),研究二者及其交互作用对颗粒质量及乳酸菌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制粒时,调质温度及模孔长径比显著影响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的加工质量,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大于调质温度,低温制粒加工参数推荐调质温度为55~60℃,模孔长径比推荐为6∶1。随减抗、无抗时代的来临,热敏性抗生素替代品或价格高昂热敏性添加剂的应用,该研究为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且对节约饲料生产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实现生产配方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糖类物质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料生产中,玉米的熟化至关重要。然而,配方中糖类物质对玉米的熟化特性有一定的作用,旨在研究不同的糖类物质对玉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得出几种糖类物质(乳清粉、葡萄糖和蔗糖)和玉米混合物的黏度曲线。结果表明:随着乳清粉质量浓度的增加,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糊化温度显著升高(P0.05),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谷底黏度和最终黏度显著降低(P0.05),但均呈现不规律的下降。回生值显著降低(P0.05),从而减缓老化速度。当蔗糖质量浓度2 g/mL时,峰值黏度显著升高(P0.05),蔗糖对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蔗糖的加入却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回生值。葡萄糖显著提高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破损值(P0.05),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和谷底黏度先升高后降低,糊化温度也随之增加,但影响不显著(P0.05)。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2 g/mL时,回生值最大。因此,仔猪料的生产中要适当的提高加工温度,合理控制蔗糖的使用,选择适宜的葡萄糖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加工对菜籽粕(RM)中抗营养因子、营养物质含量以及膨化菜籽粕(ERM)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采用本实验室的TSE65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和优化后的加工参数组合对饲料级RM进行挤压膨化加工,测定RM和ERM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物质含量。试验2:以RM和ERM为主要试验材料,选取72头体重为(33.82±3.7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16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6%、10%和14%ERM的饲粮;试验712周,1、3、5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RM的饲粮,试验2、4、6组分别饲喂添加10%、14%和18%ERM的饲粮。试验期为12周。结果表明:1)与RM相比,ERM中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都有所增加;ERM中粗脂肪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半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氨基酸含量下降了1.75%(P0.05),硫苷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含量低于检测限0.15 mg/g,单宁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16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末重(FBW)显著高于1、3组(P0.05);4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6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5组(P0.05);6组除蛋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表观消化率与5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5组(P0.05)。712周内,同等添加量下,2、4组FBW高于1、3组,6组FBW低于5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2组缬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和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组(P0.05)。由此可见,挤压膨化加工能提高RM的营养价值并降低多种抗营养因子含量,在育肥猪饲粮中添加ERM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30-6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0%,61120 kg的育肥猪饲粮中ERM适宜添加量为14%。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2 304只210日龄的罗曼褐产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2只产蛋鸡。对照组(YC0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YC0.2组、YC0.4组和YC0.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平均蛋重显著增加(P0.05),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软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大(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蛋黄颜色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YC0.6组蛋黄颜色的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周,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的蛋壳表面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3、6周,YC0.4组蛋壳表面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4)对照组组相比,YC0.6组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4%和0.6%的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产蛋鸡蛋品质,提高饲料消化率;饲粮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均能够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盲肠中沙门氏菌的产生。综合考虑,产蛋鸡饲粮中酵母培养物适宜添加量为0.4%。  相似文献   
5.
6.
本试验旨在研究二次制粒工艺下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以及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饲粮设5种膨化玉米添加比例(膨化玉米添加量占玉米添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0、25%、50%、75%、100%,采用二次制粒工艺进行颗粒饲料的加工。选用28日龄初始体重为(8.57±0.87) kg的断奶仔猪8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第1~28天)、后期(第29~50天) 2个阶段。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颗粒饲料硬度、颗粒饲料耐久性指数(PDI)、淀粉糊化度随着膨化玉米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在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前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料重比则表现为未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后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全期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 05)。3)在断奶仔猪养分表观消化率方面,干物质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以100%组最高,未添加组最低,且未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各添加膨化玉米组(P0.05)。4)在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方面,75%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组、50%组和100%组(P0.05);未添加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50%组、75%组和100%组(P0.05); 10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组(P0.05); 50%组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考虑膨化玉米添加比例对颗粒饲料硬度、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建议在二次制粒工艺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膨化玉米添加量为玉米添加总量的25%。  相似文献   
7.
大豆和膨化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作为食品原料外也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但大豆所含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食品及饲料行业中的应用。挤压膨化工艺能够在基本保持大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小对人和动物健康的负面作用。调查分析市售大豆和膨化大豆中主要几种抗营养因子的差异,分析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消除降解作用,并对这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及活性给出置信范围,为膨化企业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优质原料及优化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对动物饲料的配方设计提供指导。【方法】采集市场上不同地区及厂家的大豆20批次和膨化大豆19批次,检测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包括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低聚糖(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等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并与在膨化加工企业采集的2批次大豆原料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制备的8批次膨化大豆中相应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抗原蛋白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低聚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示差检测器检测。同时通过提取方式、活性炭用量、提取液浓度、料液比单因素试验,对苏糖和棉籽糖两种低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综合分析检测结果,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的影响。【结果】优化后的提取方法如下: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以料液比1﹕25加入体积分数为70%乙醇水溶液,微波辅助提取,离心浓缩,定容至25 m L,涡旋混匀,取2 m L离心检测。膨化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抗原蛋白的含量及脲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大豆原料,而大豆和膨化大豆中的低聚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膨化大豆中脲酶活性基本为0,比大豆的脲酶活性低99%以上,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比大豆约降低66%,大豆球蛋白的含量约降低67%,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降低90%以上,水苏糖和棉籽糖的总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推断市场上大豆原料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范围为32.5—89.6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1.0—143.1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范围为161.1—268.7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3.3—8.78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在21.4—34.16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3.6—9.42 U·g~(-1);膨化大豆样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范围为10.7—31.1 mg·g~(-1),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17.7—64.5 mg·g~(-1),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范围为9.3—57.5 mg·g~(-1),棉籽糖含量范围为4.25—10.21 mg·g~(-1),水苏糖的含量范围为17.68—34.15 mg·g~(-1),脲酶活性范围为0.00—0.02 U·g~(-1)。【结论】挤压膨化过程能显著降低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这些因子带来的不良反应,并能提高大豆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比较了三种油脂中苯并(a)芘含量的测定方法,其中GB/T22509—2008《动植物油脂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安全性高、可行性强。本试验对该方法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以优化后,用以测定饲料用混合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标准品苯并(a)芘在0.5~20μg/l范围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445 6X+0.004 1,R2=0.999 5。油脂样品添加苯并(a)芘10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102.2%(N=5,RSD=2.3%);添加5μg/kg水平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5.5%(N=5,RSD=4.2%)。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分析准确度高,非常适合用以评价油脂中苯并(a)芘的残留情况。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饲料级混合油中苯并(a)芘都有检出而且含量高于美国进口饲料级混合油,具有一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不同工艺制备的水产开口饵料溶失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工艺制备的水产开口饵料中不同成分的溶失规律,试验对挤出滚圆法、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及膨化破碎法制备的饵料进行了质量损失率、粗蛋白溶失率、游离氨基酸(FAA)溶失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膨化破碎工艺制备的开口饵料质量损失率、粗蛋白的溶失率和游离氨基酸的溶失率均高于挤出滚圆工艺;包衣没有明显改善饵料的溶失情况;游离氨基酸的溶失速度非常快,入水初期几乎全部溶失(5 min内溶失率就达到53.54%~91.71%)。  相似文献   
10.
9SJP-20型秸秆揉切挤压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秸秆中粗纤维难以消化吸收的问题,研制了9SJP-20型秸秆揉切挤压机,在分析其结构、工作原理和计算主要技术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样机的设计工作。样机性能试验表明:该机工作性能稳定,揉切效果良好,并有一定的膨化作用,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提高了反刍动物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