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66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192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9.05%),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8.0%、29.0%和16.5%,A+T含量(54.5%)高于G+C含量(45.5%);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其中,6个为至少2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hap9和hap2为第一、二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66%和22.32%,25个为仅1个群体享有的特有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13.4%),这与基于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图得出的hap9为最原始单倍型的结果一致;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10~0.848(平均值0.705),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07~0.00840(平均值0.00578),其中,景山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余杭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934~0.19355(平均值0.09909),基因流(Nm)>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90.09%,群体间遗传变异为9.91%,6个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为0.003~0.009.研究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自然捕捞与养殖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铜鱼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铜鱼(Coreius heterodon)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O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对每个铜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9个引物共检测到95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100~1500 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30个,占31.58%;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值为0.194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976,最小遗传距离为0.0003。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长江下游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不同群体鳜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现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群体鳜96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的10对引物在6个鳜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2.5000,期望杂合度(He)为0.6489~0.728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14~0.6409 (PIC大鱼0.5);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06(0.05小鱼Fst小鱼0.15),平均基因流(Nm)为4.0151;检验表明,除高邮和靖江群体外,其他4个群 体均不同程 度地偏 离Hardy-Weinberg平衡,主要表现为杂合子缺失。构建的UPGMA聚类图显示,铜陵、安庆、太湖、高邮和靖江群体聚为一类,当涂群体聚为另一类。本研究表明6个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中等,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5.
张敏莹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352-355
对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区)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D-Loop区和Cytb基因均未表现出个体之间的长度变异现象。10种核酸内切限制酶中,有2种对Cytb基因有酶切位点,有3种对D-Loop区有酶切位点。有酶切位点的5种限制性内切酶共检测到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在Cytb基因检测到铜鱼个体间的变异,在D-Loop区没有检测到铜鱼个体间的变异。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6071,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4个湖区(东太湖、南太湖、西太湖、北太湖)的各20尾太湖秀丽白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7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200-15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2.94%-38.82%,遗传多态度为0.2134-0.2518,群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545,最小遗传距离为0.0094。用UPGMA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湖区的群体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太湖银鱼的种类分布、种群生物学和捕捞量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生物学测量及基于捕捞日志的捕捞产量统计分析,对太湖银鱼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有3种银鱼,分别为大银鱼、陈氏短吻银鱼和乔氏短吻银鱼,陈氏短吻银鱼所占比例最高,3种银鱼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冬季(12月份)生物学测定表明,大银鱼平均体长为102.7~160.8 mm,平均体重3.0~15.4 g;短吻银鱼春群平均体长为69.3~71.6 mm,平均体重为0.9~1.3 g;短吻银鱼秋群平均体长为30.5~44.2 mm,平均体重为0.1~0.2 g;每100 g短吻银鱼中春群占62.7%~96%,太湖短吻银鱼以春群为主;2010—2013年太湖银鱼捕捞量为1185~2052 t,年间变化较大。本研究获得了关于太湖银鱼的最新基础数据,为加强太湖银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太湖秀丽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机选取了521尾太湖秀丽白虾,分别测定腹部长(X1)、腹部宽(X2)、体长(X3)、头胸甲长(X4)、头胸甲宽(X5)、尾扇长(X6)、额剑长(X7)、尾扇宽(X8)和体重(Y)9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秀丽白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进而对各性状对体重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秀丽白虾的腹部长(X1)、体长(X3)和额剑长(X7)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除体长(X3)外,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间接影响均大于直接影响。体长(X3)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其它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很小,主要通过体长(X3)和腹部长(X1)间接影响体重; 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X3)、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的决策程度最大。决策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结果一致。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了腹部长(X1)、体长(X3)、额剑长(X7)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Y=-2.768+0.046X1+0.066X3+0.025X7。  相似文献   
9.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铜鱼(Coreius heterodon)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对每个铜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9个引物共检测到95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100~1500 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30个,占31.58%;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值为0.194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976,最小遗传距离为0.0003.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长江下游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取自4个湖区(东太湖、南太湖、西太湖、北太湖)的各20尾太湖秀丽白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的17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200-1500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32.94%-38.82%,遗传多态度为0.2134-0.2518,群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545,最小遗传距离为0.0094。用UPGMA对4个群体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不同湖区的群体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