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克隆及测序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长江3个群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Class II B基因编码β1和β2区的第2和第3个外显子及两个外显子之间的内含子,分析了草鱼MHC的进化模式和种群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实验共定义了34个等位基因,每条序列包括长为130~136 bp的第2个外显子,长为218 bp的第3个外显子以及长81~371 bp的内含子。序列分析揭示,第2个外显子有10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78%)和40个氨基酸变异位点(88%),而第3个外显子有100个核苷酸变异位点(45%)和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56%),β1变异要大于β2区。用β1和β2区序列分别构建的邻接(NJ)系统树均显示5个具有高支持率的谱系,结合序列变异特点和内含子长度,推测草鱼至少存在5个MHC Class II座位。分别计算β1的肽结合位点(PBR)、非肽结合位点及β2的非同义替换率(dN)和同义替换率(dS),PBR的dN/dS为2.03(P<0.05),非肽结合位点和β2则小于1,表明草鱼MHC受到歧化选择作用。根据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作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FST为0.37%,提示长江草鱼MHC没有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循环流水池塘养殖系统和静态池塘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生物量、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相似性等,结果表明:养殖初期(6月),循环流水系统中池塘(循环塘)和静态养殖系统中池塘(对照塘)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均以盘星藻、直链藻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高,Jaccard指数在71.2%~83.3%之间变化,生物量在35.3~51.4 mg/L之间变动.但在养殖中后期(7~10月),两者差异明显:(1)优势藻类不同,循环塘以小环藻、衣藻、隐藻和裸藻等占优势,而对照塘则以微囊藻、席藻等占优势,种类相似性水平较低,Jaccard指数在40.3%~62.1%之间变化;(2)两者浮游植物数量也存在差异,对照塘波动变化大,循环塘相对较小;(3)循环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大于对照塘.聚类分析表明对照塘和循环塘群落相似性水平较低.表明该系统能够改变藻类组成,抑制微囊藻水华暴发,并能调控藻类数量,防止其过度繁殖,保持浮游植物多样性,使池塘生态系统更趋稳定,有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强化对精养鱼塘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期向池塘投加光合细菌,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强化对精养鱼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强化塘(试验塘)藻类组成以绿藻、硅藻为主,养殖前期(5—6月初),以针杆藻、直链藻等占优势,中后期(7—9月)则以绿球藻、栅藻、盘星藻、小环藻、菱形藻等为优势种,水色呈淡绿、黄褐色等良好状态;而对照塘藻类组成在前期与试验塘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中后期出现明显变化,以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席藻等蓝藻占优势。试验塘藻类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且对照塘生物量波动变化大,蓝藻数量所占比例可高达77.6%,远高于试验塘蓝藻比例(均值低于25.0%);此外,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试验塘均大于对照塘。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定期添加有效控制了蓝藻增值,保持了藻类多样性,使精养鱼塘藻相趋于稳定,有利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集中在温度、激素以及性别连锁基因、BKM、ZFY、芳香化酶基因、H-Y抗原、Sox、SRY、DMRT1、DMY、DAX-1、核受体基因家族、SF-1和WT-1等性别决定基因对性别分化的调控方面,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这些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鱼类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阐述了近些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因子及其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合池塘养殖系统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组成复合人工湿地,与池塘有机结合构成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应用于草鱼苗种培育,研究了该系统对池塘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在760 mm/d的水力负荷率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NH4+-N、NO2--N、NO3--N、TN、TP、COD和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56±3.71)%、(50.73±3.95)%、(46.33±4.95)%、(27.99±2.78)%、(58.15±3.38)%、(29.60±2.24)%和(84.49±1.77)%;湿地出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要求。结果表明鱼塘-湿地水循环系统对养殖用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 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l→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_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_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有2条属于蓝细菌门的条带特定分布于对照塘.典型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显示,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理化因子密切相关.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该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本研究旨为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