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本文分析了道路桥梁施工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及特点,提出了按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进行项目的有效控制,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施工环境,充分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一、道路桥梁施工发生安全质量问题的原因及特点1、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出现裂缝道路桥梁混凝土出现裂缝,不仅对于桥梁整体的美观度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桥梁整体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也会削弱不少。混凝土是道路桥梁工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A分析和DGGE聚类结果显示,在无鲢鳙的情况下,蚌与主养物种(罗氏沼虾、草鱼)混养实验组的16S r DNA图谱聚为一类,显示出蚌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贡献;在同时引入鲢鳙和蚌的情况下,16S r DNA指纹图谱则是按照有无鲢鳙聚为两类,提示在本实验中鲢鳙对于水体微生物的影响要大于蚌。对DGGE图谱其中20条显著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序列主要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5%)、蓝藻门(Cyanobacteria,25%)、α-变形菌亚门(Alphaproteobacteria,15%)、β-变形菌亚门(Betaproteobacteria,15%)、γ-变形菌亚门(Gammaproteobacteria,10%)、ε-变形菌亚门(Epsilonproteobacteria,5%)、裸藻叶绿体(Euglenales,5%)。  相似文献   
3.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青苔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青苔发生的关键因子,本文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青苔池塘和无青苔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青苔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5组有青苔塘、无青苔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P > 0.05),而有4组无青苔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青苔塘(P < 0.05)。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 ± 3.60 mg/kg,而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 ± 1.97 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 ± 10.57 mg/kg,无青苔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 ± 12.62 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青苔塘平均较有青苔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青苔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青苔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青苔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青苔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青苔塘、无青苔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青苔繁殖体的数量。因此,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青苔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青苔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鲢和鳙混养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其根  杨洋  唐永涛  俞震颉  钟国防 《水产学报》2014,38(11):1855-1864
研究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和鳙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饲料系数、增长率、总氮(TN)/总磷(TP)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以期获得最优养殖模式。采用基于陆基围隔的比较实验方法,设6个实验组,分别为罗氏沼虾单养(G),罗氏沼虾与三角帆蚌二元混养(GH2)、罗氏沼虾、鲢和鳙三元混养(GSB),罗氏沼虾、鲢、鳙和三角帆蚌按照不同密度放养的四元混养(GSBH1、GSBH2和GSBH3),各实验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表明:GSBH2组罗氏沼虾产量最高[(14.71±0.33)kg/32 m2],显著高于G组[(12.44±0.60)kg/32 m2,P0.01];GSBH1组饲料系数最低(1.43±0.04);GSBH1组增重率最高(4.66%±0.12%),G组最低(3.80%±0.23%);TN平均相对利用率在(0.92±0.09)~(1.60±0.23)之间,GSB组最高,G组最低;TP平均相对利用率为(0.23±0.03)~(1.46±0.32),GSBH3组最高,G组最低;综合养殖效果指数在(0.91±0.02)~(1.25±0.05)之间,GSB组最高,GSBH1组次之,G组最低,且三元、四元混养组显著大于G组和GH2组(P0.05)。研究表明,混养组能显著提高罗氏沼虾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