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10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 养殖前准备 1.1 池底氧化处理与消毒 放苗前还原底质,能减少淤泥与污染物对养殖环境的有害影响,有利于对虾的生存和生长.有效的措施是排干池水后,清除淤泥或采用曝晒-翻耕-曝晒的办法使还原底泥充分氧化.每1/15 hm2用生石灰100~200 kg或漂白粉5~10 kg全池泼洒能加快池底氧化的进程并同时起到消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毛金藻多发生在春、秋、冬季的盐碱池塘、水库等半咸水水域。这时的水温较低,其它藻类受低温影响,繁殖缓慢,数量较少,而三毛金藻能耐低温,成为优势种,其毒素释放后往往引起水生生物中毒死亡。过去多危害鱼类,有关鱼类患三毛金藻中毒症的报道屡见报章,而至今未见对虾患此症的相关报道。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三毛金藻中毒症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也屡有发生,其危害往往因虾农对三毛金藻的不了解或轻视而较严重。所以,在虾农中普及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指导虾农生产时接诊了此类病例,下面仅介绍其中一例重点病例的诊治过程,并就南美白对虾三毛金藻中毒症的发生、危害、诊断、防治予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虾蛄俗称"虾爬子"、"螳螂虾"、"琵琶虾"、"小龙虾"等,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的经济海产动物,主要生活在近海浅滩泥质海底巢穴中,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转变,虾蛄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肴,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2006年,我们对虾蛄进行了池塘主养,同时适当套养鲈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全国迅速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随着养殖的发展,各地区不断实践探索,养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养殖模式各具特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精养高产养殖模式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方便管理,产量高,效益大的特点,所以发展较快。2005年汉沽区精养池塘平均亩产量已达到1000余公斤,效益显著,在其它地区得以迅速推广,但其缺点是风险大,生产上操作难度大,养殖户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实践证明,对虾在适宜的环境中,尤其是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摄食旺盛,对饲料利用转化率高,体质健康,生长快,…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部沿海,盐田总面积33.7万hm2,远大于全国海水养虾池塘13万hm2的面积.为充分利用盐田资源,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了盐田生物领域的研究,包括开展盐田生物调查、进行盐田生态系统调控、开发盐田生物资源等,中度蒸发池被用于卤虫资源的开发;90年代,高度蒸发池的卤水被利用养殖盐藻,开发胡萝卜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生物学家Davis、中国的徐家政等曾对盐田的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主要调查了盐田水质的透明度、盐度,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优势种,但盐田次生演替生态环境到目前止还没有人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在天津获得成功,其面积大幅增加,已经成为天津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为了使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业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这几年,通过实践摸索出带“虫”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模式。“虫”指枝角类,通称水蚤,俗称“红虫”。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中都有水蚤存在,能稳定水质,预防虾病;又能降低养殖成本,获得大规格的商品虾。  相似文献   
8.
虾蛄俗称“虾爬子”、“螳螂虾”、“琵琶虾”、“小龙虾”等,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的经济海产动物,主要生活在近海浅滩泥质海底巢穴中,近年来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转变,虾蛄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佳肴,也是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2006年,笔者对虾蛄进行了池塘主养,同时适当套养鲈鱼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牙鲆在分类上属于鲽形目、鲆科、牙鲆属.为广盐冷温性底层鱼类,成鱼生长适温为8~24 ℃,生长最适盐度为17‰~33‰.牙鲆为高档食用鱼类,肉质鲜嫩、内脏团小,市场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天峡红鮰是鲶科鱼类变异品种中经过长期选育而成的珍贵鱼类新品种。该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适温范围0~38℃,5℃开始摄食,适宜生长水温15-30℃,pH值5~8.9,该鱼市场售价是普通鲶鱼的1~3倍。2006年佳特合作社在东丽区进行了天峡红鮰的池塘养殖,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