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城疫病毒是禽副粘病毒Ⅰ型唯一的成员 ,在许多教科书及研究论文中均认为水禽有甚强的抵抗力 ,不引起感染发病。但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已被江苏省的王永坤和广东省的辛朝安两位教授所发现。鹅副粘病毒病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城疫防制的难度。1禽副粘病毒病流行概况自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和英国的新城发现并分离到新城疫病毒 ,该病至今还在全世界流行发生。在70多年中全世界新城疫病毒曾发生几次大流行。第一次大流行从1926年至60年代初期 ,在30余年中从印度尼西亚和英国传播到世界各国 ,造成养鸡业的严重损失 ;第二次…  相似文献   
2.
鹅副粘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鹅副粘病毒是最新发现的,能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的并致死的一种病毒。我们通过SPF鸡胚分离的病毒尿囊液第4代,对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成年鹅群的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达30%,1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这与自然发病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相同,而且人工感染后不管成年鹅还是雏鹅其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的鹅的病理变化相同,从而证实了该病理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病原性。  相似文献   
3.
鹅副粘病毒感染鸡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侏对鹅具有料强致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50%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接触(混养)均能感染发病,并且在感染发病及死亡时间上也与鹅感染情况相似,因此该病毒感染鹅同时又能实验感染雏鸡,而且传播之迅速,危害之严重必须引起养禽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以来,在江苏省苏南、苏北许多县、市的鹅群中发生一种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鹅病,已造成一定损失,威胁着养鹅业的健康发展。经流行病学调查,各种年龄鹅均具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这种以消化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鹅病,经病毒分离及主要特性和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确定本病为副粘病毒所致的鹅的一种新病。为了尽快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在研究病原的同时,进行防制手段的研究,已研制出了防制本病的生物制剂。1 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7月至1998年12月先后调查江都、仪征、邗江、高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江苏省盐城、徐州、扬州、睢宁、姜堰、海安等市县和安徽省天长市及山东省的一些市、县的养鸡户,尤其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鸡群,每年流行一种以眼睑肿胀、眼结膜内和鼻窦内许多灰白脓性物或灰白色干酪物,眼结膜和鼻窦粘膜充血、溃疡等为主要特征的眼炎。本病病程较长,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通过调查,走访养鸡场和养鸡户,同时对临床病例进行现场剖检及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工作,结合收集到的18个地区的27个鸡场(计3万余只)的发病资料,进行剖析,现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本病主要…  相似文献   
6.
汉台区地处汉中盆地中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素有“西北小江南”、“天然大温室”等美称。近年来,我区的苗木花卉产业也依托优越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建基地、拓市场、抓销售、促发展,使之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林业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区花卉苗  相似文献   
7.
一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一起新城疫暴发的病例中分离出1株新城疫病毒(NDV),命名为铜山分离株(TS)。运用RT-PCR技术,克隆了该分离株F基因的重要功能片段(约0.5kb),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TS分离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顺序为^112-R-R-Q-K-R-F^117,与NDV强毒株特征相符,且具有101外的K(赖氨酸)和121处V(缬氨酸)2个特征性氨基酸,与基因Ⅶ型NDV的特性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8.
本病为雏鹅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为球形,无囊膜,直径为76-86nm大小的颗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鹅呼肠孤病毒。能在发育良好的鹅胚等禽胚内复制,致死胚胎,并具有特征性病变。患病雏鹅以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为特征性的大体病理变化和显微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鹅副粘病毒病是1997年本组王永坤等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鹅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27.7%和18.2%。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传播,本课题组在研究该病的病原特性和防制方法的基础上,尽快研制了油乳灭活疫苗。从该疫苗的免疫结果观察,疫苗在免疫后第七天即可产生抗体(平均为2^3.9),15天达到2^6.7,30天可达到2^8.8;从免疫保护试验看,免疫后15天,用强毒攻击,免疫组全部保护,而对照组5只鹅全部发病,3只死亡。从区域性中试调查结果来看,该苗安全、有效,能较好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从某疫区的鸡腺胃病鸡群中分离到H_(95)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至15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_(50)=5×10(-5.5)/ml。用病料和鸡胚尿囊液毒分别感染试验鸡,均引起与自然病例相同的典型病理变化。病料和H_(95)鸡胚尿囊毒提纯的病毒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均具有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液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破相应的抗体所抑制。采用率抗、多抗介导的间接ELISA和血凝抑制试验交叉反应表明,H_(95)株与IBV行密切的血清学关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了H_(95)毒株的免疫原(S_1)基因,经southern转印和IBV的S探针检测均呈阳性。结果表明,从腺胃病变型鸡群分离的H_(95)毒株属冠状病毒科IBV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