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时常发生腱鞘炎,屈腱的腱鞘炎比伸腱的多发,腕部、指部的腱鞘发病率较高,趾部腱鞘有时发病。腱炎和腱鞘炎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而发病。1病因机械性损伤,如卧床坎墙的挫伤、碰撞。腱的过度牵张,保定不当或在不平、泥泞的道路上运步等,引起发病。本病由脓毒症、传染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并发,周围组织炎症(蜂窝织炎、脓肿、化脓性黏液囊炎、化脓性关节炎)蔓延所致。侵袭性腱鞘炎常见于蟠尾丝虫病等。  相似文献   
2.
<正>1双侧生殖腺萎缩引起的永久性乏情或不育这是异性孪生母犊不孕症中的常见表现,多数见于雌雄双胎的雌犊。也可发生双侧性卵巢发育不全,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致病基因通过子代引起单侧性生殖腺萎缩。2母牛在产犊时或产犊前后的各种异常难产、胎衣不下、子宫炎、子宫内膜炎以及其他产后疾病都可以引起发情周期恢复延迟。3卵巢囊肿引起母牛乏情传统上将卵巢囊肿定义为一种直径大于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2008年3、7、8月除外)的每月上旬对河北省阜平县中华鳖温室养殖基地两个幼鳖池和两个成鳖池的细菌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为期9个月的调查和监测,初步探讨了水体环境因子与中华鳖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为红底板病和疥疮病.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5月患病严重,死亡较多.环境参数显示,养殖水温约30℃,弱碱性(pH 8.10~8.40),透明度较低(0.15cm).总氮与氨氮质量浓度较高,于2008年4月出现高峰,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在2007年10月最高.总磷质量浓度相对稳定.中华鳖死亡数与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正相关,与总磷不相关.共鉴定出5门5纲22科42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藻类最多,为19属25种,其次为蓝藻门,9属13种,其他3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四尾栅藻,提示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42,指示水体为α-中污带.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07×10<'4>个/L,与中华鳖死亡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斯特菌脑炎是大脑实质感染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偶见于饲喂青贮饲料的奶牛。最初引起发热,随后感觉过敏、有攻击倾向、转圈、撞头,伴有一侧或双侧上眼睑下垂的面部麻痹、干性角膜炎。一侧或双侧耳朵也可能受影响,偶尔第五和第七脑神经受影响,导致咀嚼和吞咽受损,食物阻塞于咽和口部。1病原学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阳性、有鞭毛的球杆菌,存在于湿度范围较大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入侵植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位于海南岛西部,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校园景观多样,适合入侵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为掌握校园入侵植物的情况,以便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参考,笔者于2017年7~8月,对校园入侵植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入侵植物51科152属211种,其中菊科(Compositae)、苋科(Amaranthaceae)、禾本科(Gramineae)、茄科(Solanaceae)分别占调查到的入侵植物总数的12.3%,7.6%,7.1%和7.1%。在这些入侵植物中,有恶性入侵类19种,严重入侵类30种,并且恶性入侵类和严重入侵类的91.8%来自于美洲。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96±0.49)g的中华鳖稚鳖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0(对照组)、0.5(Ⅰ组)、1.0(Ⅱ组)、2.0(Ⅱ组)和5.0 g/kg(Ⅳ组)的试验日粮,投喂30 d,试验结束时测定其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Ⅱ组和Ⅲ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而饲料系数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和Ⅳ组(P<0.01);各试验组的肠道消化酶活性也均高于对照组,Ⅱ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Ⅰ组、Ⅱ组和Ⅲ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各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符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力以及肌酐含最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除Ⅲ组外,各试验组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除Ⅳ组的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外,各试验组蛋白质、葡萄糖和脂类含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促进中华鳖稚鳖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提高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对肝脏、心脏、肾脏和肌肉有保护作用,降低无氧代谢水平.在中华鳖稚鳖饲料中推荐添加范围为1.0~2.0 g/kg.  相似文献   
7.
<正>1流行特点一般认为,自然交配引起的弯曲杆菌病是牛发生不育的重要病因,流产是该病的一个特征。研究表明,肉牛中该病的流行更为普遍。胎儿弯曲杆菌是一种能游动的微需氧菌,已经确认的亚种有两种,即胎儿亚种和性病亚种。亚种的鉴别主要基于其抗原和生化特性的不同,例如性病亚种不能在含1%甘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但胎儿亚种能。普遍认为性病亚种能够适应牛的生殖道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马鹿茸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特征,试验采集塔里木马鹿二茬茸作为材料,利用ABS(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丙酮溶液作为灌注剂,制作了鹿茸血管系统的灌注标本。标本显示鹿茸皮下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系统,粗大的动脉血管沿着茸皮的最内层分布,经由骨膜向鹿茸顶端和内部延伸;在鹿茸的间充质、软骨和骨组织中形成小动脉;进而分枝形成大量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从鹿茸顶端的间充质区和周围的小动脉向下向内汇入到前软骨、软骨的毛细血管网和骨化带的髓窦,然后通过静脉汇集系统经小静脉回到皮下血管层。本试验利用ABS灌注方式首次研究了鹿茸血管系统的解剖学特征,为鹿茸生长机制及人类骨组织的损伤修复以及再生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体温升高牛排尿困难并伴有体温升高时说明其体内有炎症存在。该症状常见于牛恶性卡他热、肾棒状杆菌病、牛毛滴虫病、膀胱破裂、地方性血尿,尿道破裂及外阴阴道炎等。恶性卡他热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病牛尿呈红色,体温达41~42℃,与肾棒状杆菌病和地方性血尿类似,但恶性卡他热属病毒病,血液中白细胞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在膀胱出血的同时,恶性卡他热的其他症状有时也会出现。  相似文献   
10.
腱断裂是腱因连续性破坏而发生分离。牛发病较多,临床上常见屈腱断裂和跟腱断裂,伸腱断裂少见。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腱断裂和症候性腱断裂,前者又可分为非开放性腱断裂和开放性腱断裂。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腱鞘内腱断裂和腱鞘外腱断裂。按损伤程度可分为部分腱断裂、不全腱断裂和全腱断裂。腱全断裂多发生于肌腱的移行部位或腱的骨附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