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应用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长江上游河流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3年11月-2014年6月对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五个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8属95种。对13个备选指标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构建了适合长江上游的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指标体系,即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浮游植物密度、硅藻密度百分比等参数指标。采用3分制法、4分制法和比值法分别对生物指标计分,评价结果显示:高庄桥、羊石处于"健康"状态;白沙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江安、德感处于"亚健康"向"一般"过渡状态。综合来看,三种评价方法所反映各样点的健康状况基本一致,只是4分制法和比值法在划分评价等级上更细致,评价结果更精确。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N、pH与P-IBI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拌饲投喂方式下,钙黄绿素(calcein, CAL)对中华倒刺鲃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以及正常投喂后的恢复情况,并进一步评价CAL拌饲投喂的毒性效应,实验将含有不同剂量CAL(0、2、8和32 g/kg)的饲料连续投喂中华倒刺鲃幼鱼16 d(即毒性积累实验),随后使用不含CAL的饲料投喂暂养32 d(即毒性消除实验)。毒性积累实验结果显示,在CAL拌饲投喂剂量 ≤ 32 g/kg的情况下,当累积投喂时间 ≤ 8 d时,过量的活性氧(ROS)能被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抗氧化系统成功清除,但更长的投喂时间(如16 d)可能产生一定的毒性效应,并导致鱼体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过度。毒性消除实验结果显示,经32 d正常投喂后,中华倒刺鲃幼鱼血清、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的大部分抗氧化酶指标、非酶抗氧化物、脂质过氧化产物基本恢复至安全水平。研究表明,当拌饲投喂剂量 ≤ 32 g/kg时,CAL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毒性作用与累积投喂时间有着密切关系,且当使用 ≤ 32 g/kg的CAL拌饲剂量投喂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时,CAL的累积投喂时间应控制在8 d以内,标记后的幼鱼应当至少暂养32 d。研究结果对CAL在鱼类荧光标记中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共采到周丛藻类4门31属82种,硅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地位.周丛藻类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0.13~13.11×10~5个/cm~2和0.03~7.07 mg/cm~2,总平均值分别为4.23×10~5个/cm~2和1.60 mg/cm~2.周丛藻类物种数、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秋、冬2季最高,夏季最低.从上游到下游,周丛藻类群落结构大体呈现出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而细胞密度和生物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水质污染逐渐加重.调查期间周丛藻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变幅分别为1.57~4.52,0.14~0.50和2.10~3.96.基于周丛藻类多样性指数、污染指数和污染评价值等的水质评价结果大体一致,即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段水质为β-中污型,且有向α-中污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受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自古就有放生的习俗。笔者2016年调查显示,目前,西藏地区的藏族人77.9%都有放生经历,其中约57.8%的人在发生时选择鱼类放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科学放生知识,西藏部分天然水域出现外来鱼种入侵的现象,致使部分土著鱼种野外灭绝。笔者认为,西藏鱼类"放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渔业资源环境问题,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青海湖的洱海、大湖、黑马河口、泉吉河口、沙柳河口和布哈河口6处采样点,共采集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繁殖群体样本295尾,对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除泉吉河口的性比(♀∶♂)<1(即0.82∶1)外,其余5个繁殖群体雌性个体数量均大于雄性(♀∶♂>1);6个繁殖群体的所有样本中,雌性的生物学最小型大于雄性。其中,雌性群体(布哈河口)的生物学最小型的年龄、全长和体重分别为5龄、157 mm和42.5 g,雄性(沙柳河口)为4龄、124 mm和24.5 g;6个繁殖群体的雌性性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雄性(P<0.05),沙柳河口雌性GSI(19.67±1.36)%显著高于洱海(10.28±1.36)%和大湖(13.35±1.24)% (P<0.05),而不同繁殖群体雄性GSI间差异不显著(P>0.05);黑马河口平均绝对繁殖力Ft [(3338.18±324.25)粒]和相对繁殖力Fr [(21.88±2.10)粒/g]分别与沙柳河口的Ft [(10699.40±613.91)粒]和Fr [(82.68±4.63)粒/g]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的繁殖特性在不同群体之间已出现分化趋势或已经分化。本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青海湖裸鲤的种群结构以及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提供基础数据,特别是增殖放流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