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200篇
农学   680篇
基础科学   107篇
  95篇
综合类   769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444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研究大型贯流式泵站机组闸门加速启动过程中的外特性参数变化及流态变化,对灯泡贯流泵机组进行三维建模,采用Fluent软件中的UDF来控制闸门的启动过程,使用铺层法动网格技术来控制闸门处网格生成与消灭,并设定S-A模型作为湍流模型,对灯泡贯流泵机组启动过程进行瞬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贯流泵机组快速门以10倍设计速度启动时,机组的转速与流量将以更快的速度达到额定转速与额定流量,同时瞬间最大倒灌流量相比未加速启动时增加了30%.当贯流泵机组处于倒流状态时,靠近轮毂处叶轮叶道压力面的压强呈现出从叶轮进水边向出水边逐渐递增的分布规律.当机组处于零流量的临界状态时,混乱的流态导致压力集中及脱流现象加重,叶轮进水边负压区范围扩大且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大豆雄性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机理,以大豆的花器官为试验材料,对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花芽分化、花器外部形态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生化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花芽分化结果显示,相对于大豆恢复系N1,不育系M2花芽发育进程较缓慢,形成数量较少、大小不等和形状不规则的花粉粒。花器外部形态比较结果表明,N3M4的处理最好,其花长、旗瓣宽、花瓣大小和龙骨瓣开张度分别可以达到9.59 mm、7.66 mm、73.51 mm2和7.83%。除不育系M7和M8外,所有不育系大、中、小花蕾的SOD活性均比3个恢复系高。在中花蕾和大花蕾时期,8个不育系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3个恢复系。随着花蕾的发育,所有不育系的CAT活性都显著低于3个恢复系。在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恢复系。  相似文献   
4.
以湘西州2000年和2015年两个年份采集的土壤样品有效铜数据为研究对象,其中2000年土壤样品为446个,2015年为1 242个,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湘西州烟区土壤有效铜的描述性统计特征、时空变异格局。结果表明,从基本统计特征和分布频率来看,15年间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铜含量均值由1.05 mg/kg上升到1.89 mg/kg,上升幅度达80%,不同等级的土壤样品有效铜分布频率变化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壤有效铜适宜等级的样品比例减少了32.35个百分点。同时,极低、低、高和极高等级的样品比例分别增加了1.93、1.49、12.00和16.93个百分点,表明烟区土壤有效铜含量增加的同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从时空变异来看,15年间,土壤有效铜块金效应增大,随机性因素对土壤有效铜空间变异影响增强,土壤有效铜分形维数减小,表明有效铜呈现出更多较大尺度上的变异特点。从时空分布的变化来看,2015年土壤有效铜含量高和极高等级的面积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3.94%和10.94%;而适宜等级则大幅下降,比2000年下降了45.01%。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打好"四张牌"要求,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与郑州实际紧密结合,围绕郑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的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六个定位、着力做好十个方面的重大任务,推进九大支撑性工程,做实六大基础性工作",提高站位找差距,拉升标杆寻对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更好地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谋意见,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理论支撑,郑州市农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业农村政策大调研活动。  相似文献   
6.
农情信息工作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石门县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情信息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情信息工作如何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基因在牦牛繁殖中的调控作用,试验分别采集5头成年母牦牛和5头成年母黄牛的下丘脑、脑垂体前叶、输卵管、卵巢和子宫等组织,通过RT-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牦牛CRH基因编码区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H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牦牛CRH基因编码区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牦牛与黄牛、猫、鸡、人、小鼠、大鼠和猪的CR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43.3%、36.1%、46.2%、39.0%、38.5%和56.4%。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并与其他物种类聚,符合物种进化规律。CRH蛋白分子式为C920H1503N279O263S3,分子质量为20776.95 u,理论等电点为10.95,其氨基酸组成中亮氨酸(L)、脯氨酸(P)、丙氨酸(A)和精氨酸(R)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5.8%、12.6%、12.1%和10.5%。CRH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CRH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占41.05%、1.05%、8.42%和49.48%,三级结构分析结果与其相一致。CRH基因mRNA在牦牛下丘脑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子宫中表达量最低。牦牛脑垂体前叶CRH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黄牛(P<0.01),在卵巢、输卵管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两个品种在下丘脑、子宫中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CRH基因在牦牛繁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产区研究砧木对接穗影响的研究较少,探讨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生长势、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产上选择适宜的酿酒葡萄砧穗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2 a生马瑟兰/5BB、马瑟兰/SO4砧穗组合为处理,马瑟兰自根为对照,测定不同砧木马瑟兰的生长势、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果实品质,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砧穗组合的优劣。结果表明:马瑟兰/5BB的节间粗度、节间长度、SPAD值、坐果量显著高于马瑟兰自根苗。马瑟兰/5B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最大,胞间CO_2浓度(C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最小。马瑟兰/SO4穗质量、果皮厚度、种子数量均最大,而葡萄皮总单宁含量最小。马瑟兰/5BB总糖含量、葡萄皮总类黄酮含量、葡萄皮总花色苷含量最大,而种子质量最小。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马瑟兰/5BB马瑟兰/SO4马瑟兰自根苗。研究发现,砧木5BB的适应性优于SO4,且马瑟兰/5BB砧穗组合的亲和性高、生长势强、光合作用效率高、果实品质优,为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适宜的砧穗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最重要的两个高职教育体系为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职教育,这两种学制之间的教学既有联系,也有差异,比较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主要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层面初步分析武陵山区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的教学差异性,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燕青’黄瓜是以雌性系86G为母本,自交系Z-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强雌型。瓜圆筒形,长20 cm,平均单瓜质量186 g,瓜色白绿色,脆嫩微甜。早熟性突出,耐阴,耐寒,丰产性强,平均总产量达70.74 t • hm-2。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春保护地、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