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超低温冷冻保存中华鲟子一代(F_1)的精液,研究4种不同激活液、2种不同的授精方式及5种不同冻精授精量对授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365d的中华鲟F_1冻精,用养殖水激活授精效果优于4种激活液,获得(15.04±0.58)%的受精率和(14.6±0.59)%的孵化率。相同条件下,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的湿法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18.3±1.45)%、(13.57±0.76)%、(18.65±0.42)%和(16.82±2.01)%、(11.03±0.98)%、(15.87±1.25)%,湿法授精效果均优于干法授精。用10mL中华鲟卵与不同冻精授精量进行湿法授精,精子密度3.82×109个/mL,稀释比1∶2,冻精活力(35.45±5.26)%,冻精用量0.1~0.6mL,随着冻精用量的加大,受精率和孵化率呈现上升趋势,0.6mL时,受精率和孵化率达最高,分别为(16.43±1.57)%和(14.58±1.35)%,但随着冻精用量的继续加大,其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中华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I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利用特异性引物MHC IIf和MHC II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个体、29尾中华鲟子一代个体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个体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 IIB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68 bp。结果表明,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29个样品的96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38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95个克隆中检测出3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高,子二代中华鲟群体的MHC IIB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低。中华鲟3个群体的非同义替代(dN)与同义替代(dS)比率为1.39、1.48和1.45,非同义替换率均大于同义替换率,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 IIB多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TA克隆构建含MOC1基因cDNA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TaqMan定量检测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标准品,建立了检测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从水稻分蘖芽总RNA中逆转录扩增总cDNA,PCR扩增MOC1基因中设计的目的片段,将纯化的目的片段与pMD19-T Simple载体连接,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重组质粒DNA,PCR鉴定并测序分析。纯化质粒并检测260nm吸光值,确定重组质粒原液的拷贝浓度并以此制备荧光定量PCR梯度浓度标准品。对重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建立了MOC1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2-10^7拷贝,阈值循环数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扩增效率高(E=92.8%)。成功建立了MOCI基因实时荧光PCR定量标准品,且TaqMan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可对水稻分蘖基因MOC1 mRNA的表达进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特异性引物MHCⅠf和MHCⅠr,分别从30尾野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30尾中华鲟子一代和30尾中华鲟子二代的基因组DNA中扩增MHCⅠa基因的多肽结合位点(PBR)片段,扩增产物长度为127 bp。中华鲟野生群体30个样品265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50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一代群体30个样品的278个有效克隆中共检测出66条特异序列(单倍型),中华鲟子二代群体30个样品的257个克隆中检测出64条特异序列(单倍型)。单倍型Acsi-UAB*0101在3个群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58.1%、38.8%和60.7%。单倍型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中华鲟子一代群体的MHC基因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野生中华鲟群体的MHCⅠa基因遗传多样性较低。中华鲟野生群体非同义替代与同义替代比率为1.33,分析表明正向选择可能是中华鲟MHCⅠa多态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华鲟从野生群体到子二代群体MHCⅠa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和遗传变异规律,为中华鲟全人工种群优化和繁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华鲟对脂肪酸的选择利用,采用国标方法,对野生与人工养殖中华鲟成熟鱼卵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野生中华鲟卵细胞中C18:1和C22:6(DHA)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养殖的中华鲟成熟卵细胞;在相同的养殖环境和投饲策略下,野生中华鲟幼鱼合成或富集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高于养殖的中华鲟幼鱼。研究表明,中华鲟亲鱼在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素的累积具有差异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DHA、EPA和ARA脂肪源,对中华鲟亲鱼性腺发育和幼鱼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配比冻存液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鳍条细胞(Dabry′s sturgeon fin-derived cells,DSFCs)冷冻效果的影响,选择传代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DSFCs,将第8代DSFCs置于液氮(-196℃)中冻存。根据冻存液中培养基(MEM)、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配比不同,分为8个实验组:①含不同浓度DMSO配比实验组:5%DMSO+45%MEM+50%FBS,10%DMSO+40%MEM+50%FBS,20%DMSO+30%MEM+50%FBS;②含不同浓度FBS配比实验组:10%DMSO+90%FBS+0%MEM,10%DMSO+70%FBS+20%MEM,10%DMSO+50%FBS+40%MEM,10%DMSO+30%FBS+60%MEM,10%DMSO+10%FBS+80%MEM,对各组分采用形态学观察、CCK-8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综合分析不同冻存液组分对DSFCs冻存后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DMSO配比实验组中,DMSO的浓度为20%时,细胞复苏后难以贴壁,存活率下降非常明显,仅为38.3%;而5%和10%DMSO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存活率分别为80.2%和78.7%。不同浓度FBS配比实验组中,90%、30%和10%实验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70%和50%实验组。FBS浓度为30%和10%的冻存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90%的冻存组(8.24%,15.35%vs 3.54%),3组之间相互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FBS浓度为90%的冻存组比较,FBS浓度为30%和10%冻存组G 0/G 1期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S期和G 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FBS浓度30%与10%冻存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长江鲟细胞的长期冷冻保存宜采用稍低浓度的DMSO(5%~10%)和高浓度的FB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