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 mg/L]8 h 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 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 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 LD 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 MDA 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 MDA 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仿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主要成分的微生态制剂,其活菌数为1.0×109CFU/mL,在配合饲料中分别按0(对照组)、10、20、30和40 mL/kg的添加量添加,配制5种试验饲料,经混合放置9~12 h后,投喂初始体重为(15.36±0.19) g的仿刺参30 d。试验用仿刺参饲养在25 L的塑料箱中,每箱中放置仿刺参10头,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箱仿刺参。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10、20 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饲料中添加30、40 mL/kg微生态制剂的试验组仿刺参出现个体吐脏现象,吐脏率分别为13.33%、26.67%,微生态制剂的有益效果明显减弱。2)仿刺参消化道中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峰值分别出现在添加量为20、20、30 mL/kg时。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4个试验组仿刺参体腔液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而溶菌酶(LZM)活性则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30 mL/kg时达到最高。由试验结果可知,当饲料中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不超过30 mL/kg时,可有效促进仿刺参的生长和消化,提高仿刺参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应用涡动力学观点,分析平行边壁剪切流的流动特性和从层流到湍流转捩的特点;对雷诺数和摩阻流速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给出了雷诺数的不同表达形式,把它与脉动过程和失稳机制联系起来,弥补以往的动力学参数缺乏流动物理机制的不足;最后,指出摩阻流速实际上是反映流场与边壁互相作用的一个系统整体参数.  相似文献   
4.
5.
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及其使用策略对刺参生长和水质的影响,实验组添加以芽孢杆菌、乳酸菌等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和饲料分别混合放置0、6、9、12、15 h后投喂体质量为(7.81±0.25) g的刺参,实验共持续进行30天,期间10天换1次水。结果显示,添加微生态制剂组刺参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与饲料混合放置12 h后投喂实验组刺参SGR最高,为0.618%/d,是对照组的1.52倍,但与混合放置9 h实验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氨氮、亚硝酸盐、COD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实验组各项水质指标随着与饲料混合放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饲料混合放置0 h组各项水质指标最低,但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至实验结束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将微生态制剂与饲料混合放置9~12 h后投喂刺参,对刺参的生长和养殖水质均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需求,本研究采用刚孵化的短蛸幼体作为实验材料,首先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短蛸幼体的摄食行为,然后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对短蛸幼体的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卤虫无节幼体密度从0.1个/ml上升至1个/ml的过程中,密度在0.1个/ml时短蛸初孵幼体摄食量高;1–2 d龄幼体和2–3 d龄幼体有较为强烈的摄食行为,因此,需要从孵化第2天开始重视短蛸幼体的饵料情况。晚上是初孵幼体的摄食活跃阶段,在室内光和黑暗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摄食量。投喂混合饵料时,短蛸幼体有较高的存活率和增长率;初孵幼体(0.03 g)培育过程中,卤虫无节幼体是关键饵料;当幼体开始附底(0.1 g)时,应及时进行饵料转换,虾苗和贝肉是附底幼体的重要饵料。该研究结果对短蛸规模化苗种繁育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牡蛎生长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查清乳山(RS)和崆峒岛(KTD)海域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本实验通过部分因子交配设计和人工授精的方法建立家系,并在乳山和崆峒岛海域进行养殖。用混合线性模型分别计算RS和KTD海域188日龄、338日龄和474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的遗传参数。结果发现:不同日龄长牡蛎生长性状各指标,在乳山海域的遗传力是0.28~0.55,为中高遗传力,在崆峒岛海域的遗传力是0.34~0.63,为高遗传力;与乳山海域相比,崆峒岛海域各指标的遗传力偏高。运用亲本模型,将日龄和地点作为固定效应,计算得到壳高、壳长、壳宽和湿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5±0.08、0.29±0.09、0.14±0.05和0.26±0.09。不同海域、不同日龄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各不相同,但各指标间均呈现正相关;总体来讲,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实验结果有助于掌握山东半岛南北两侧长牡蛎生长性状的数量遗传学参数,为制定长牡蛎在该海域的选育技术路线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