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口鲶病原菌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患病南方大口鲶分离得到病原菌N1、N2、N3、N4,以N3为宿主菌,从鱼塘淤泥中分离到三株蛭弧菌。其中蛭弧菌Bd-tw7的宿主菌范围广泛,不仅能降解嗜水气单胞菌、N1、N2、N3、N4等鱼类病原菌,而且能降解大肠杆菌C60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在1/10NB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7.5,短杆状,单极生鞭毛。在水体防病试验中,试验组的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
转生长激素基因中华倒刺鲃的构建及其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cDNA文库克隆到的生长激素基因,与鲤β肌蛋白启动子、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poly(A)终止信号序列等调控元件共同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FV2 cfGH。提取重组质粒,用精子载体法导入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的受精卵中,经孵化培养成转基因成鱼。抽提423尾转基因实验鱼血总DNA,经PCR检测表明:斑点叉尾鮰生长激素基因已导入中华倒刺鲃基因组中,导入率为17.26%。同时通过RT-PCR技术检测阳性中华倒刺鲃中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水产养殖池塘底泥为材料,从中分离筛选得到31株亚硝酸盐去除菌,从中筛选到1株亚硝酸盐去除能力最强的菌株N-F-0117。该菌株对40 mg·L-1亚硝酸盐的去除率高达92%,对80 mg·L-1亚硝酸盐去除率仍有53%;初始p H值5~10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菌株去除亚硝酸盐时最适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 g·L-1;去除亚硝酸盐时最佳菌液添加浓度为0.05%。对菌株进行形态分析、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栖稻黄色单胞菌(Flavimonas oryzihabitans)。  相似文献   
4.
一株嗜盐光合菌的分离及对养殖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虾池特殊生境底泥为菌源,富集、分离出一株嗜盐光合菌,命名HPSB2,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特征峰值测定及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其与红环菌科(Rhodocychceae)索氏菌属(Thauera)特性相似,16SrDNA序列比对显示与Thauera aminoaromatica和Thauera mechemich...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水花培育阶段,用切碎的水蚯蚓喂养的效果最好,出池率平均达93%以上,鱼苗规格全长达2.36 cm;用鳗鱼饲料喂养的效果其次,用大口鲇饲料喂养的效果居第三,用鲟鱼专用料碎屑喂养的效果最差,出池率只有83.4%,鱼苗规格2 cm。在鱼种培育阶段,早期(尾重在4 g以前)用鳗鱼饲料和鲟鱼专用粉料培育的出池率比较接近(平均为92%),但个体大小存在差异,中后期(尾重4-90 g)用鳗鱼饲料和鲤鱼111号料对比喂养,结果出池率也无差异,但鱼种个体大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从患病大口鲇中分离到普通变形杆菌TWN-3株的基础上,将该菌总DNA用EcoRI不完全酶切后,分离5kb左右的片段,连接入pUC18质粒,转化E.coli BL21,构建基因组文库,得到3.6×103个重组子,远大于理论计算的1831个重组子,随机挑选重组子经EcoRI酶切鉴定重组率为100%,文库构建成功;将该菌裂解液与佐剂混合,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免疫程序结束后,抽血并分离血清,对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的文库进行免疫印迹筛选,最终得到8个阳性克隆子。本实验为该菌的DNA疫苗以及重要基因表达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