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赤霉素及光照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芨蒴果为材料,采用涂布法接种白芨种子,研究植物激素和光照对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分散良好,光照显著促进白芨种子的萌发,6-BA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赤霉素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明显.在1/2MS+1.0 mg/L 6-BA+1.0 mg/L NAA+0.5 mg/L GA3的培养基上,白芨种子萌发率达90%,萌发时间较短,形成的幼苗健壮.  相似文献   
2.
白芨多糖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提醇沉法提取白芨多糖,应用滤纸片法研究白芨多糖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测定大肠杆菌菌液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探讨白芨多糖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白芨多糖对4种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20mg/m L的白芨多糖抑菌效果较好,白芨多糖可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泄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宜兴百合鳞茎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兴百合(Lilium lancifalium Thunb.)鳞片为外植体诱导小鳞茎的形成,并通过正交设计增殖鳞茎不定芽.结果在MS+1.0 mg/L 6-BA+ 0.1 mg/L NAA培养基上,鳞片以直接发生方式形成了鳞茎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不定芽数为5.5.6-BA浓度在0.4~1.2 mg/L范围内,鳞茎不定芽的增殖率随6-BA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MS+1.2 mg/L 6-BA +0.2 mg/L IAA +0.1 mg/L NA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增殖系数为3.83,不定芽在1/2MS+1.0 mg/L NAA培养基上生根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1869)后的免疫应答反应与保护效果,本研究采用福尔马林灭活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健康施氏鲟,对施氏鲟外周血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白细胞组成、吞噬活性、吞噬指数、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等免疫指标及疫苗保护效果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免疫组红、白细胞数量迅速上升,于免疫后第4天达峰值,分别为(8.50±0.17)×10~8个/mL和(8.96±0.44)×10~6个/mL;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10.50%和15.5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比在第21天才达峰值73.51%;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于第4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53和30%;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免疫后第7天和第14天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21天达到峰值1:203,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攻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76.84%。由此可见,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免疫施氏鲟后,能够显著诱导施氏鲟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增强鱼体的免疫保护能力。本研究为养殖鲟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疾病的免疫预防技术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构建番茄中MAPKK基因tMEK2的过量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岩桐中,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出转基因株系并对其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与对照相比叶片变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在4 ℃低温和40 ℃高温胁迫之后的恢复能力明显比对照增强。  相似文献   
6.
以中华芦荟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方式和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片中上部外植体优于叶基部外植体,叶片中上部外植体的3种取材方式中,带有少量叶肉细胞的表皮细胞层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MS+BA 3.5mg/L+NAA 1.0 mg/L+2,4-D 0.2 mg/L+KT 0.5 mg/L是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1.7%,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7.
褐化是芦荟组织培养中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组织培养的效果。以库拉索芦荟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5种防褐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L-谷氨酰胺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化现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防褐剂都具有抑制外植体褐化的作用,其中15mg/L的AgNO3是最合适的防褐剂,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轻,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且愈伤组织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