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0篇
  2025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渤海湾卤虫是中国卤虫资源中的一种孤雌生殖卤虫,其营养成分堪比美国大盐湖卤虫,是渤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水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卤虫等浮游动物联系着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藻类生长和营养盐的再利用被浮游动物的滤食行为控制着,浮游动物和藻类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投喂饵料对卤虫生长和成活率及自身营养价值的影响是卤虫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卤虫的生长、繁殖及对养殖水产品幼苗的营养价值受投喂饵料的种类以及质量的调控。在天然环境中卤虫主要以细菌、微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人工养殖生产中常用生物饵料饲养,其中生物饵料中的微藻就被广泛应用于卤虫营养强化的各个阶段,不同程度地满足水产养殖动物各个时期的生长需求和营养需求。在生产实践中卤虫主要投喂球等鞭金藻、海水小球藻、酵母等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饲料添加小球藻生长因子对对虾生长性能、基础体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5.0%、10.0%、15.0%的小球藻生长因子,进行45 d的养殖试验,测定其生长性能、基础体成分和营养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饲料添加小球藻生长因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饲料中添加小球藻生长因子能够降低凡纳滨对虾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提高虾体粗蛋白含量,其中1%组凡纳滨对虾水分、粗脂肪、灰分均最低,粗蛋白最高。饲料添加10.0%~15.0%的小球藻生长因子凡纳滨对虾脂肪酸总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饲料添加小球藻生长因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其中1.0%组凡纳滨对虾饱和脂肪酸占比最低。饲料添加不同比例小球藻生长因子(除10.0%组)能显著提高肌肉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小球藻生长因子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生长性能,降低水分、脂肪、灰分比例,提高蛋白比例...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盐度、光照强度、p H和饵料种类对渤海湾卤虫生长及抗氧化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在不同盐度(20、25、30、35、40)、光照强度[0、42、54、72、96μmol/(m2·s)]、pH(7.5、8.0、8.5、9.0、9.5)条件下,以及分别投喂3种饵料(球等鞭金藻、海水小球藻、酵母)饲养卤虫,监测卤虫的体质量、体长及抗氧化相关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当盐度为25时卤虫的生长指标最佳,个体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该组卤虫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水平较高;(2)当光照强度为42μmol/(m2·s)时卤虫的生长指标最佳,生长状态较好,抗氧化酶活性也在较高水平;(3)当pH在8.0、8.5时卤虫存活率较高,其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4)饲喂球等鞭金藻的卤虫生长情况较好,成活率最高,抗氧化酶活性处于中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恶性捕捞严重,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模式落后。同时,人类过度开发利用以及不可抗因素时有发生,使得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业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对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现状以及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应的管理措施,最后对非常态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引起某养殖场半滑舌鳎体表溃疡并大量死亡的原因,从发病鱼体的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分离细菌,分别从脾脏和肾脏中分离出优势菌株8-0634和8-0635。对这2株菌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只有菌株8-0635能够引起半滑舌鳎的死亡,死亡鱼体表现为鳞片脱落、腹水、肠道充血向外翻出,脾脏、肾脏等器官萎缩充血。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显示,发病鱼体内脏组织间隙出现大量炎细胞浸润。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菌株8-0635为哈维氏弧菌,利用管家基因及16S rRNA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序列分析,进一步鉴定该致病菌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8-0635对头孢哌酮、氟苯尼考、氯霉素、氨苄西林等多种药物高度敏感。研究结果为半滑舌鳎体表溃疡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国内关于轮虫高密度培养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轮虫培养过程中温度、 光照、 盐度、pH值、 溶氧等环境条件对轮虫培养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微塑料颗粒污染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在温度(26±1)℃、光暗比12 h∶12 h和光照度6000 lx培养箱中,将指数生长初期杜氏盐藻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25、50、100 mg/L聚丙烯中,短期暴露(6 d),通过测量藻细胞生长、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来揭示聚丙烯对杜氏盐藻的生态生理影响。结果显示,聚丙烯暴露显著影响杜氏盐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等相关指标(P<0.05)。在不同质量浓度聚丙烯中暴露6 d,杜氏盐藻藻细胞密度显著降低(P<0.05),100 mg/L组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制杜氏盐藻生长的强度随聚丙烯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在50 mg/L和100 mg/L组中藻细胞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聚丙烯暴露显著降低杜氏盐藻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含量(P<0.05), 50 mg/L和100 mg/L组总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聚丙烯暴露显著提高了杜氏盐藻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积累,表明聚丙烯氧化损伤杜氏盐藻。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暴露影响了杜氏盐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而杜氏盐藻则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对聚丙烯的耐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微藻的生理生态毒性,以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为研究对象,进行7 d的六氯联苯(PCB153)胁迫实验,比较其生长、光合色素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藻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PCB153胁迫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抗氧化和解毒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大,其对湛江叉鞭金藻生长抑制作用不断增大,250 μg/L胁迫组藻细胞在第5天全部死亡。PCB153胁迫后,湛江叉鞭金藻叶绿素a、叶绿素c、类胡萝卜素和总光合色素均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PCB153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比例增大。PCB153胁迫后,各胁迫组藻细胞MDA含量显著增加;低浓度PCB153 (< 25 μg/L)胁迫显著诱导SOD和GST活性的提高;而高浓度PCB153(> 25 μg/L)胁迫则显著抑制2种酶活性。短期低浓度PCB153胁迫会改变金藻细胞超微结构,使细胞器形态改变、聚缩;高浓度PCB153胁迫则会直接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破裂,导致细胞自溶死亡。研究表明,PCB153抑制叉鞭金藻的生长和光合色素合成,低浓度PCB153激活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提高其自我保护水平,高浓度PCB153加剧脂质过氧化,破坏抗氧化和解毒系统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9.
小球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单细胞微藻,其中特有的生长因子CGF决定了小球藻富含蛋白质、多糖、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保健物质,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小球藻生长因子CGF的提取方法、生理功能和应用领域,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海河下游天津段浮游生物的分布特征,在海河下游七个区域共设置28个调查站位,于2013年5月、7月、9月对各站位表层水体的浮游动植物丰度、生物量进行采样调查和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17种,浮游动物20种,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为8.145×104cells/L,主要优势种为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颤藻(Oscillatori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Turp.)de Bréb)、纤维藻(Ankistrodesmus),以蓝、绿藻为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7.679×104 ind/L,主要优势种为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in,))、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