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水产渔业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数量性状有较大差异的6个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作为亲本,成功建赢了9个半同胞家系,并对各个家系的受精、孵化、成活和早期生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家系子代的受精率、9孵化率和成活率均受亲本成熟度的影响;各家系的早期生长中,家系CH1、CH4和CH7的生长率大于其他家系;近江牡蛎幼虫的早期生长阶段受母本效应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珠富集和PCR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番红砗磲的19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利用新开发微卫星标记对西沙群岛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七连屿海域野生群体和永兴岛海域野生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1.105、11.8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6.274、6.173,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76、0.78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44,发现2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处于高度多态水平,说明其有效群体大小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Bonferroni校正后,在2个群体中各有4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鳞砗磲中有7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6对具有多态性;无鳞砗磲中有3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1对具有多态性;诺瓦砗磲中有5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5对具有多态性;长砗磲中有9对微卫星引物具有通用性,8对具有多态性;砗蚝中有2对引物具有通用性,2对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和早期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环  肖述  李军  马海涛  向志明  张扬  喻子牛 《水产学报》2016,40(11):1713-1723
基于2015年的预备性试验,于2016年3—6月在三亚开展了鳞砗磲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五羟色胺催产剂可以有效促使鳞砗磲排放配子,精卵比例为50∶1~100∶1时受精率、孵化率较高,孵化密度控制在15~20个/m L较适宜,经过36 h孵化,获得初孵D形幼虫;优选的D形幼虫经过5 d的微充气培养,即发育至足面盘幼虫,进入附着变态期。利用净水采苗法促使幼虫完成变态,经过7~10 d,幼虫出现鳃、次生壳,并建立完善的虫黄藻系统,即完成变态、形成稚贝。利用一定浓度虫黄藻浸泡足面盘幼虫2 h以内,可以有效地提高变态率。采用微流水+微充气模式和2000~3000 lx光照(白天)进行稚贝培养,稚贝利用体内虫黄藻提供的营养就可以继续完成贝壳生长、器官发育。经过48 d和65 d的培育,分别成功获得壳长×壳高=(1174.0±146.5)μm×(1208.0±135.3)μm的稚贝约3万个,壳长×壳高=(1750.2±224.1)μm×(1816.5±226.5)μm的幼贝约0.5万个。本研究首次在国内人工繁育成功,获得了鳞砗磲苗种,为鳞砗磲人工大规模繁育、增殖放流、移植保育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熊本牡蛎多嵴和无嵴品系F1生长性状的群体选育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改良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生长性能,以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熊本牡蛎为材料,以壳高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采用截头法进行了两个品系的群体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力随着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多嵴品系选择反应略高于无嵴品系。对于多嵴品系而言,幼虫期、稚贝期、养成的选择反应及现实遗传分别为0.33±0.04、0.19±0.02,0.46±0.03、0.26±0.02,0.63±0.11、0.36±0.07;无嵴品系的分别为0.30±0.04、0.17±0.02,0.43±0.03、0.25±0.02,0.58±0.10、0.33±0.06。经过1周年的养成,多嵴品系和无嵴品系的壳高遗传改进量分别为8.41%、7.71%。由此可见,两个品系的现实遗传力相对较高,说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研究为熊本牡蛎遗传改良及新品系培育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新品种 牡蛎“华南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白金丰产鲫等12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一、品种概况1.培育背景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珍珠贝目,牡蛎科,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为全球性分布类群。牡蛎肉味鲜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种类之一。其养殖的总产  相似文献   
6.
深凹壳型香港牡蛎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壳型和生长性状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新品系,以广东台山镇海湾野生香港牡蛎天然采苗的2龄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以壳型指数D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和1.755选择强度,利用截头法进行深凹壳型香港牡蛎的群体选育;分析了幼虫期、中间培养期、养成后期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发现,选择组的壳高和壳型指数D均大于对照组,遗传参数估算值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幼虫期,壳高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63±0.167、1.678%±0.416%、0.207±0.095,中间培养期分别0.639±0.115、7.618%±2.666%、0.364±0.065,养成后期分别为0.668±0.179、8.861%±3.072%、0.381±0.102。养成后期,壳型指数D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748±0.066、9.090%±0.565%、0.426±0.038。研究结果为培育深凹壳型、生长性能良好的香港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熊本牡蛎无嵴和多嵴品系生产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估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有无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于2013年5月,以熊本牡蛎湛江群体子一代作为基础群体,筛选出无嵴及多嵴品系,采用繁殖生物学方法,比较了两个品系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中,多嵴亲本规格略大于无嵴亲本,鲜重、壳重及怀卵量均显著大于无嵴亲本;两个品系的受精孵化参数、D型幼虫大小及变态规格彼此间无显著差异;多嵴品系存活力及生长潜力在幼虫及养成期间显著高于无嵴品系。中间育成期间,湛江及大风江牡蛎养殖区环境对两品系生长性状造成了一定程度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效应,但是对存活力尚未造成影响。熊本牡蛎左壳放射嵴无相对于有是显性性状,主要受到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多嵴性状是隐性性状,可以稳定遗传。研究为熊本牡蛎多嵴品系培育及其左壳放射嵴遗传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香港巨牡蛎雌雄群体的数量性状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性成熟的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不同性别组(雌95个、雄75个),对5个形态与产量性状进行测量,应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计算不同性状对全质量和肉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雌性群体中高与长、宽相关不显著,其他均显著相关(P〈0.05);对全质量而言,雄性组肉质量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体高,而雌性组体高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体长;对肉质量是雄性组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是体宽,而雌性组体宽影响最大,其次为全质量;依据逐步回归分析,对2种产量性状分别建立了不同性别组的4个回归方程。该研究结果为选择育种的具体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养殖牡蛎的选择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肖述  喻子牛 《水产学报》2008,32(2):287-295
在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也经历着自然进化、人工驯化和人工选育的过程,后者使得这些动植物在生长速度、产量和抗病、抗逆性等方面获得明显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头足类耳石轮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头足类耳石与鱿类一样,是一种很好的信息载体,它具备2个基本条件,即:1)信息的输入稳定;2)所输入的信息能得到良好的储存。因此耳石研究可拓宽人类对头足类生物学的了解范畴,尤其是加深对繁殖生物学的认识,丰富渔业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本文从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综述30年来头足类耳石及其轮纹的研究成果及进展,期望为头足类生物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