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我国伏季休渔期间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限额捕捞试点在黄海海州湾实施,2021年该限额捕捞项目继续实施,在此背景下探究夏季海州湾中国毛虾资源分布对其限额捕捞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基于2021年海州湾中国毛虾限额捕捞期间北斗渔船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 数据提取得到各毛虾张网渔船所有捕捞网位点及其捕捞努力量,然后运用具有噪声的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DBSCAN)算法进一步识别含有捕捞产量的网位点,从而探究夏季海州湾中国毛虾资源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含有产量的网位点识别率为97.18%,表明DBSCAN算法能精准识别含有产量的捕捞网位点。含有产量的网位点共有898个,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依据捕捞努力量情况探究得到中国毛虾资源主要分布在120°00′E~120°15′E,34°43′N~34°48′N 和119°47′E~119°53′E,34°36′N~34°43′N。本研究思路可作为其它渔业捕捞活动中运用VMS数据提取含产量捕捞网位点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鱼类种群划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小黄鱼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鱼类种群研究方向,以及在今后小黄鱼种群划分研究中上述方法的应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根据2017——2018年共4个季度在江苏海域(31°45′N~35°00′N、119°30′E~125°00′E)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规律及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秋季与冬季小黄鱼经过夏季索饵育肥,平均体长(秋季103.04 mm,冬季96.20 mm)、平均体质量(秋季19.62 g,冬季16.35 g)均达到全年高值;春季样品性腺成熟度最高,36.1%的样本仍处于产卵期,冬季次之;摄食等级方面,春、秋季小黄鱼摄食等级高于夏、冬季;性比方面,4个季节及年度间雌雄比例变化不大且雄鱼数量多于雌鱼。2)江苏海域小黄鱼春季产卵场主要位于长江口以北邻近海域(32°00′N~33°15′N、121°30′E~122°15′E),夏季索饵场主要分布于大沙渔场南侧(32°00′N~33°00′N、123°00′E~124°30′E)及吕四渔场北部外侧海域(33°30′N~34°00′N、121°30′E~122°00′E),秋季索饵场位于连青石渔场东南侧海域(34°...  相似文献   
4.
江苏近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与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工酶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苏吕泗海域银鲳群体进行了研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银鲳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7种酶,分别为ADH、EST、GDH、MDH、IDH、LDH、AMY,共统计了15个位点,其中9个位点呈多态,多态位点比率达60%,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51 0,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观测值0.140 0,平均杂合度期望值0.227 O,说明该银鲳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资源状况良好.同时,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银鲳ISSR分析体系,筛选出了21个可用于银鲳群体遗传状况分析的引物,并对冷冻保存和70%乙醇保存两种处理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样本处理方法都可以满足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5.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江苏省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以及数量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05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约占总种数的93.33%.底栖生物年平均生物量为0.3285 g·m -2,夏季高于春季;平均栖息密度0.5460 ind·m -2,也是夏季高于春季,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组成均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优势,北部海域生物量高于南部海域.按照生态特征调查海域的底栖生物可以分为5个群落,各群落有自己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05年的平均体重分别仅0.81 g/ind和1.04 g/ind,幼鱼渔获尾数分别占到99.1%和99.8%,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达1.84×107ind和2.37×107ind;银鲳平均体重3.22 g/ind和3.8 g/ind,累计损害幼鱼尾数分别为4.84×105ind和4.41×105ind。建议对深水张网渔业加强管理,可对该渔业提前一个月休渔,提高网囊网目尺寸,并强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用通常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氨氮和亚硝氨氮对体长5cm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试验。在海水pH8.15、水温T=27℃、盐度S=20.0‰条件下,求得了两种物质对南美白对虾24h、48h、72h、96h的半死浓度,提出总氨氮和非离子氨氮对南美白对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667mg/L和0.201mg/L,亚硝酸氮的安全浓度为5.551mg/L。氨氮对南美白对虾的毒性强于亚硝酸氮,并提出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Ca2+、Mg2+、K+对南美白对虾淡化苗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仲霞铭  刘培廷  孙国铭 《水产养殖》2003,24(4):36-37,46
通过南美白对虾淡化苗在放养水体不同Ca^2 、Mg^2 、K^ 浓度下成活率的试验,初步阐明了水质因子对淡化苗成活率的影响,提出了淡化苗在投放淡水养殖中水质调配的要求,以保证放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中国东海日本鳗鲡2个群体(闽江流域玻璃鳗养成的成鳗和长江口捕获的玻璃鳗)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363个位点,其中闽江流域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系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228和269、62.81%和74.10%、0.2781和0.3077、0.4092和0.4493,日本鳗鲡这2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闽江流域群体明显低于长江口群体。2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140,遗传距离为0.2103,在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遗传聚类图上,2群体明显分为2支,显示了群体分化现象,不同地理群到达产卵地的时间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鱼类资源数量变动,一直是鱼类资源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作者就2000年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资源数量变动作扼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