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22篇
  20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物群体质量及其关键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凝炼了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和玉米等作物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关键调控技术。重点阐述了提高花后群体光合积累量是作物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以及与核心指标紧密相关的库容量、茎蘖成穗率(成铃率等)、适宜LAI及其构成、粒叶比(铃叶比)、单茎(秆)质量、根活量(颖花根活量、棉铃根流量等)等主要群体质量指标。介绍了优化群体质量的"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栽培途径,基本苗计算公式,以及"控制无效低效生长、增加产量形成期生长量"的肥水促控关键技术。此外,介绍了作物群体质量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将该成果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和传统栽培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2.
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8  
凌启鸿  陆卫平 《作物学报》1989,15(2):123-131
1983—1984年,通过群体水培、土培试验,在控制水稻根系不同分布空间形状情况下,研究了叶角与根系分布的关系,其结果主要表现如下:1.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向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2.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少纵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 98.65、39.43~ 61.31和31.70~ 53.70 kg/kg。聚类分析指出,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均属于高产、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6个,其百公斤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氮 量平均值分别为1.244、1.884和2.091 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糯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为因种施肥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开展了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31个糯玉米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氮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57.829~8.65、39.436~1.31和31.705~3.70 kg/kg。聚类分析指出,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均属于高产、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6个,其百公斤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氮量平均值分别为1.244、1.884和2.091 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氮总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规模猪场能繁母猪以"限位栏"养殖方式为主。"限位栏"在节约头均占地面积优势明显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母猪运动量普遍减少、精料的普遍饲喂导致胃肠机能发挥不完善,以及胚胎毒性药物的频繁添加造成繁殖机能受损等现状。直接导致母猪子宫收缩机能下降,产程普遍过长的问题日渐显著化,子宫内膜炎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笔者就如何解决集约化模式下,对能繁母猪减少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受孕率、降低返  相似文献   
7.
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2013~2016年于扬州大学实验农场研究拔节期追氮量(0、150、300 kg/hm2)对鲜食糯玉米产量(鲜果穗和鲜子粒)、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糯玉米子粒产量和果穗产量均随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追氮150 kg/hm2时产量最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表现趋势与产量一致。氮素利用率以子粒作为收获产品时随追氮量增加逐渐降低,以果穗作为收获产品时,在150和300 kg/hm2时无显著差异,低于不追氮处理。在鲜食糯玉米生产中,拔节期适量追氮150 kg/hm2可有效增加鲜食糯玉米产量、后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缓释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缓释肥施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苏玉29’‘、苏玉3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7个缓释肥水平(N0、270、315、360、405、450、495kg/hm2),研究夏玉米氮素积累和分配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缓释肥施用量增加,两品种(‘苏玉29’、‘苏玉30’)氮素积累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均呈单峰变化趋势,在N405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且‘苏玉29’氮素利用率显著高于‘苏玉30’。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随缓释肥施用量增加先升后降,在N405kg/hm2水平下达最大值,而每千克氮生产籽粒量的变化规律相反。随着施氮水平提升,玉米偏生产力降低。最高产处理下,茎、叶、鞘氮素转移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回归分析表明,成熟期叶片中氮素分配比例较高有利于‘苏玉29’高产,苞叶和穗轴中氮素分配比例较高有利于‘苏玉30’高产。在本实验条件下,两品种在N405kg/hm2时产量最高,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最高,茎、叶、鞘的氮素转移率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垦粘1号、苏玉糯1号和苏玉糯5号为材料,研究了拔节期追氮量(N 01、50和300 kg/hm2)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影响,试验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进行。结果看出,播期、品种和拔节期追氮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淀粉胶凝和回生主要特征值存在显著影响。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征值在拔节期追氮150 kg/hm2时和秋播条件下较优,即原淀粉具有较低的峰值温度、较高的热焓值,回生淀粉具有较低的回生值,且以垦粘1号表现较好。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征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回生值分别与回生淀粉的热焓值、原淀粉的终值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P0.01)和0.47(P0.05);原淀粉的热焓值与峰值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P0.05),与原淀粉峰值温度、回生淀粉的终值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P0.05)和-0.52(P0.05);回生淀粉的热焓值分别与回生淀粉起始温度、终值指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P0.05)和0.66(P0.01)。综合考虑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以秋播糯玉米淀粉在拔节期追N 150 kg/hm2处理下较优。  相似文献   
10.
生长秀节对糯玉米淀粉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8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ay)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分析了淀粉在春季和秋季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生长季节不影响淀粉的结晶类型,供试糯玉米淀粉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均表现出典型的“A”型衍射特征。然而,淀粉的晶体结构和糊化特性在生长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和春季糯玉米淀粉相比,秋季糯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峰值黏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崩解值。糯玉米淀粉的回复值较低,且秋季糯玉米淀粉显著低于春季糯玉米淀粉。淀粉的结晶度、尖峰强度和糊化特征值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结晶度和各尖峰强度呈两两显著正相关。结晶度和峰值黏度、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和0.85),和谷值黏度、糊化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55),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49)。糯玉米淀粉糊化特性在不同生长季节中的变化主要由淀粉晶体结构(结晶度和尖峰强度)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