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花生氮素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利用高产花生品种花育22号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各器官中硝酸还原酶(NRase)、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器官中NRase活性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籽仁中的活性则远高于其他营养器官;叶片和根中GS活性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结荚期,籽仁中GS活性含量最低;叶片中GDH活性变化较为复杂,茎和根中GDH活性均呈“V”字型曲线变化,根中峰谷滞后于茎,出现在花针期,而籽仁中GDH活性成熟期略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高产夏玉米品种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16
本试验于1991~1992年研究了紧凑型玉米掖单13和平展型玉米沈单7号对N、P2O5、K2O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次数因品种不同而异,沈单7号对N、P2O5、K2O的吸收均有两个高峰,分别在6叶展至12叶展和吐丝至吐丝15d,且最高峰都在6叶展至12叶展;掖单13对N、P2O5、K2相似文献
3.
4.
施肥量对高产夏玉米需肥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9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高产夏玉米器官中氮、磷、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并对施肥量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玉米在氮、磷、钾累积吸收数量和消长速度上,高肥量处理显著高于低肥量处理(t=0.05)。施肥量基本不影响磷和钾的吸收动态,而氮的吸收动态两处理间不一致。玉米在氮的吸收过程中,高肥量处理出现两个高峰,分别在大喇叭口期和吐丝后15天.而低肥量处理只在大喇叭口期出现一个高峰.掖单51号每公顷生产11613公斤子粒,最高需肥量N230.25公斤、P2O5104.25公斤、K2O212.70公斤.三要素的比例为1:0.45:0.92,生产百公斤子粒所需N、P2O5、K2O分别为1.983、0.898、1.832公斤.氮、磷、钾的最大吸收强度分别为4.86、2.49、7.62公斤·公顷-1·日-1,完熟期子粒中的氮、磷、钾分配率分别为58.90、82.40和12.50%. 相似文献
5.
高产大花生花育19号生育特性及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花育19号的生育进程、生物累积量、植株含水量、地上部营养状况及籽仁品质等特性。结果表明,花育19号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发育同步,均呈现“慢—快—慢”的趋势;花生植株地上部、叶片和茎秆生物量的累积均呈“S”形曲线变化趋势;植株地上部含水量变化较小,氮、磷含量变化同步,生育前期较高,成熟期降至最低;籽仁含水量、粗蛋白、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均呈渐降态势,籽仁总糖含量降幅达11.19%;籽仁中氨基酸和粗蛋白的积累速率较快,与植株干物重的积累同步,且表现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8.
9.
以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的29个花生品种(系)为试材,在人工控水条件下,对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植株形态、生物质累积和光合色素含量等指标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主茎高、分枝数总体上降低,根冠比、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面积增大,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变化趋势明显,叶绿素a增加最为明显。不同花生品种对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反应不同,且品种间差异明显。此外,干旱胁迫造成的同一品种或品种间生物量积累分配、根/冠和比叶面积等性状的差异,在不同生长阶段并不完全一致。苗期各指标与品种(系)抗旱性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花针期各指标与抗旱性间相关关系显著,是花生干旱胁迫的敏感期。综合分析表明,花育17号、花育25号、唐科8号、丰花1号、鲁花14、冀花4号和花育27号具有较强的耐旱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