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 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生理机理已相继在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等作物中得以报道。然而,有关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在与逆境下作物生产的关系却了解甚少,由此阻碍了抗性遗传改良的进展。随着基因定位、基因组图谱、基因转移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抗逆性状进行分子剖析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主要禾谷类作物对水分胁迫的抗性生理及遗传研究上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植物抗性遗传改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分子响应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生理理已相继在水稻,小麦,玉米,高梁等作物中得到报道,然而,有关这些性状的遗传控制及其在与逆境下作物生产的关系却了解甚少,由此阻碍了抗性遗传改良的进展。随着基因定位,基因组图谱,基因转移等分子撑技术的发展,对植物抗逆性分子剖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大麦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及其超低温保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禾谷类作物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超低温保存是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基础工作。本文分析了从大麦成熟胚培养快速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的两个关键步骤。愈伤组织的精心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立细胞系的难易程度。悬浮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学观察可以用来判定2,4-D浓度和继代周期等因子是否需要调整。经过预培养和保护剂处理,用两步法冻存的大麦悬浮细胞能够高频率地恢复生长。在合适的条件下用玻璃化法冻存,TTC相对存活率可达51%,从恢复生长的细胞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6.
柑桔抗羟脯氨酸细胞变异系的选择及其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γ射线诱变与高浓度羟脯氨酸(HYP)离体选择的方法,获得抗羟脯氨酸(HYP)锦橙悬浮细胞系,并再生植株。抗性细胞系比供体细胞系(对照)含有较高的脯氨酸(Pro),有较高的POD与CAT活性及较强的抗HYP能力,经冷驯化后抗性细胞系的抗寒性比供体细胞提高1.4℃,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抗性细胞系在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及水势上与供体的差异。这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及渗透调节能力的加强与抗性系抗寒性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考察组一行5人,于1985年5月19日至6月16日在英国作了专题考察,现从植物组织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原生质体培养及细胞融合、遗传转化、基因工程等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向太和  颜秋生 《作物学报》1995,21(2):223-229
本文详细分析了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培养液渗透值、PH值,呼吸作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碳、氢及矿质元素的变化。结果如下:1、前期、中期和后期悬浮细胞系(好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培养液渗透值在一次继代培养的0-3天期和后期悬浮细胞比前期悬浮细胞更多地利用氨基酸作为代谢底物。后期悬浮细胞的EMP途径相对稍低,而HMP、TCAC途径较前期、中期稍强。3、从前期-中期-后期,过  相似文献   
9.
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研究了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子对稗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monoceras)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42 h的菌丝,以0.7 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 ℃, pH 4.4~5.8条件下,经2%溶壁酶和2%纤维素酶混合酶液酶解4 h,静止条件下原生质体最大释放量达1×106/mL,再生率为0.15%。  相似文献   
10.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